1)第64章 八股制艺_红楼大名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4章八股制艺

  天气晴朗,万里无云。

  冬日里的阳光暖洋洋的,晒得人浑身无力,软绵绵的,昏昏欲睡。

  书桌前,贾芸拿着夫子赵锦给他的制艺文章,用心揣摩。

  八股文,是华夏文明的一大发明,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

  其中文章的高潮是后面四个部分。

  这四个部分绝对不可以随便写,必须采用对偶的方式,音律相携,严丝合缝方才合规。

  八股文对文章的形式感要求非常严格,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四副对子平仄对仗。

  不能用风花雪月的典故亵渎圣人,不允许自由发挥,而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也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限制。

  这种写法看似古板,难度却比较高。

  想写好一篇八股文,背诵经典、熟悉上下文只是基本功,还需要很强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后世常有人说,写八股文禁锢了人的思想,不许个人独立思考,是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僵化思维的弊端的非议之声从未间断。

  其实不然,科举制度是一种公开公正的考试制度,不唯民族,出身,家庭,财富,凡符合条件者都可报考,更是朝廷人才选拔的第一块敲门砖。

  明朝江南四大才子,思想家王阳明、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等,都是通过科举考试挑选出来的精英,就没有一个愚笨的。

  和高考相比,科举是选拔中高级官员的考试制度,含金量十足。

  一旦考中举人进士就可改变人生命运,进入社会上层统治阶级行例,从此人生得意,风光无限,富贵一生。

  这也是为什么科举会备受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十年寒窗苦读,无数人不知为之耗费了多少心血。

  有的甚至从小一直考到腰弓背驼白发苍苍人生幕年,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贾芸现在看的八股文,是近些年来,京城附近各县书生在参加乡试,考中举人时写的优秀八股文章,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文章装订成册,全是手抄的,一看就是别的书院那些家里贫寒的书生抄写的,能拿到青山书院来卖,字迹和书面都是极好的,赏心悦目。

  淡淡的书香徘徊。

  贾芸完全沉浸在八股文的世界里,暗暗揣摩着文章的写作技巧,破题方法,立意本质,遣词造句,条理逻辑,结构布局和思想主题等,倒是颇有收获。

  不知过了多久,脚步声轻轻传来。

  “袭人她们回来了?”贾芸回过神来,往窗外一看,发现不是袭人她们买东西回来了,而是鸳鸯到院儿里面露迟疑之色。

  “鸳鸯姑娘可是有事儿?”贾芸站起来喊了一声,放下书卷,走出房间。

  来到院儿里,鸳鸯上前欠身微笑道:“芸哥儿,奴婢是得了空过来看袭人妹妹的。”

  “不

  请收藏:https://m.nmuy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