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2章枢密副使_逍遥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密从开封,抵达了京兆府。

  京兆府,长安,大唐的故都,如今已是一座满目疮痍的废城。

  自从安禄山叛唐以来,长安城历经黄巢及朱温的摧残,早已不复当年全球第一大城的风貌。

  按照柴荣的指令,李中易领着五百骑兵,星夜兼程的赶到了京兆府。

  “臣李中易拜见陛xià。”在京兆府尹的后花园内,李中易见到了柴荣。

  “无咎,委屈你了。”柴荣快步走到李中易的面前,神色凝重的说,“此次平灭夏州之后,朕一定召你返京。”

  李中易刚欲谢问,却见柴荣摆着手说:“三哥儿渐渐年长,即将进学,朕信得过你。”

  嘿嘿,柴荣这话里的内涵,实在是太过丰富,李中易一时之间,也难以完全消化干净,只得叩谢恩。

  “无咎,汝不在开封,后勤辎重颇多掣肘之处。朕左思右想,始终觉得非你不可。”柴荣拉着李中易的右手,异常诚恳的说,“若假枢密副使,非你莫属。”

  李中易心想,柴荣八成是后悔了,如今又想笼络于他。

  说句心里话,李中易平定灵州之功,的确不是一件小事。

  自晚唐以来,中原王朝的势力范围,已经远远不及西域之地。就算是灵、盐二州,后周朝廷因为力多不逮,也一直以羁縻为主。

  李中易上任不到半年,就彻底的平定了灵、盐二州的党项乱局,从战略意义上来讲,对于柴荣最终平定西北,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只是,柴荣当初的封赏,确实显得薄了不少,难免令人有些失望。

  如今,柴荣亲口许诺李中易,只要平灭夏州党项,即以枢密副使相酬,这可是非常有诚意的提拔。

  大周朝廷,自太祖郭威立基之后,重政事堂,其次则为枢密院。

  说白了,也就是以文领武,以文制武。

  只是,历史给柴荣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他最信任的赵老二,在他驾崩之后,果断篡了他儿子的皇位。

  按照大周朝廷的位阶,枢密院有正使一人,副使两人,副使之一掌管军政,另一则掌管军令。

  大周朝的枢密副使虽然不如北宋时期那么显贵,却也是位高权重的朝廷重臣,但凡军国大事,枢密副使都有资格参与讨论,并表个人的意见。

  晚唐的惯例,政事堂和枢密院合称两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乃是真宰相,权摄百僚,掌管民事。

  参知政事虽然有资格参与国家大事,可是,并无轮值宫中,掌印签押的资格,其地位实际上,还不如手握局部军权的枢密副使。

  这其中的奥妙其实说穿了,也很简单,郭威,郭雀儿靠可不是士大夫得的天下,而是他手下的数万精锐将士。

  正因为如此,大周朝建立之后,从郭威开始,都异常重视枢密院的掌军之权。

  按照朝廷的规矩,凡是指挥以上编制的禁军调动,必须政事堂的宰相、枢密使以及两位枢密副使,四人以上同时签押用印,才是正经的军令。

  换句话说,一旦李中易当上了枢密副使,他固然无权提拔谁当大将,可是,却有资格拒绝签押,从而坏了别人的好事。

  这就叫作成事不足,败事却有余!

  枢密副使,对于调动禁军兵马,提拔军中重将的话语权,比参知政事强出去太多!

  李中易暗暗叹息不已,柴荣不愧是一代雄主,恩威并施的帝王心术,运用得异常娴熟,让人无话可说!(未完待续……)

  温馨提示:已启用新域名"",原域名即将停止使用。请相互转告,谢谢!

  请收藏:https://m.nmuy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