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章 三试_重生之娱乐鬼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下子被王启年破坏了。

  “此外,也是性格使然吧!我更想让别人按照我的剧本演出,而不太喜欢按照别人的剧本进行表演!”王启年补充说道。

  一名老师问道:“那你为什么不考导演系?”

  王启年坦陈说道:“导演、摄影之类的专业,我的专业优势并不明显。首先,将自己的摄影作品作为敲门砖,递交上去,就足以把我挡在门槛外了!另外,我并不觉得文学系比导演、摄影差,毕竟,文学系也培养出了不少优秀的导演!我曾经听说过一句话,优秀的作家和编剧,要么不当导演,要是当导演,往往能拍出更好的作品!”

  “好!”

  “精彩的回答!”

  现场不少的老师,都是文学系的,听到王启年的这个回答,一个个顿时觉得心生好感。文学系,是被严重低估了的系,绝对不比热门的表演系、导演系、摄影系要差!

  “你的二试卷子上,谈到了韩国影视。限于时间和篇幅,写的太少,能更多谈一谈吗?”现场的五名老师,其中一名提问。

  二试卷子上,王启年的文章对《秋菊打官司》电影的认识很是一般。

  甚至,有点偏题,谈到了影视产业方面了。但由于他偏题的部分,言之有物,对各国影视产业的分析和见识,远远超过了同龄人,这才是他能幸运的挤入三试的原因。

  王启年点了点头,说道:“好的,举例韩国电影,是因为韩国电影的刚刚兴起没多久,且是低成本电影为主,有一定借鉴之处。若我们一开始就模仿好莱坞,这个追赶的难度很大,代价也太昂贵。

  韩国电影早些年受到政策的禁锢,长达几十年的萧条,几乎是电影荒漠。无论是商业成就,还是艺术成就,都是不值一提。

  直到80年代末,韩国借助举办奥运会的机会,开始对文化上进行松绑和扶持。韩国经济逐渐崛起,其国内影视文化市场,也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现在看来,韩国的影视真正崛起,才不过是几年时间。但从90年代中期开始,韩国加大对外出口韩国的文化作品,一些优质的韩国作品,在亚洲市场,卷起了一股‘韩流’旋风……”

  “仅仅是靠政策扶持吗?我国早就在做了!”一名老师打断了王启年的长篇大论。

  “恩,当然不仅仅是政策扶植,市场因素也很重要。说韩国影视之前,不得不提一下香港影视。其实,香港电影和韩国电影的成功,有太多的相似、共通之处!

  两地本土市场都非常小,依靠本土市场,没法子养活大片,也不可能兼顾所有的题材,只能选择一些最擅长、最热门的题材优先发展。

  香港选择优先发展的是功夫、港式喜剧,找到这些题材中最佳的盈利套路后,就按照套路出手,大量跟风模仿的作品,也能赚到钱。当

  请收藏:https://m.nmuy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