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0章 乡野_三国之银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0章乡野

  说是要立言,但谈何容易?

  在连纸张都未普及的年代,想要把你的学说传播出去,难如登天。

  沈晨从穿越到现在,依仗着后世穿越者理解高度不同,对于七经的领悟非常多,连宋忠都称赞他的学问。

  但这种学问仅仅在于自身,如果不能让世人认可,毫无意义,归根到底,还是名望不足。

  所以他必须深刻钻研,清晰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而进行针对性提升。

  而这种钻研靠闭门造车肯定不行,还得出去多多走动,了解民间疾苦,知道上层统治手段,清楚当时深层的舆论和社会环境。

  于是在接下来几天,诸葛亮休息好之后,沈晨就与他结伴而行,时常行走于襄阳周边的乡亭,了解百姓的诉求和意愿。

  其实从徐州一直到荆州,沈晨看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他本身来自于百姓,扎根于基层,太清楚百姓想要什么。

  无非是餐餐温饱,能够得到一个相对公正的社会环境。

  比如乡里的统治阶级不要压迫他们,不要肆意编造理由加税,不要仅仅只是看了某个权贵一眼就会掉脑袋.

  但沈晨依然觉得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不够,他还是会选择去做那些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

  哪怕荆州的百姓相比于徐州的百姓,其实算是过得好的。

  至少他们还能够勉强混个温饱,他们还能够享受相对的治安条件,可以不至于随时都有军阀进攻他们所在的地方,没有大量的士兵对他们屠杀。

  数天时间,走遍周边乡野,就像是县里领导下基层调研一样,有的时候乡野很宁静,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

  有的时候也有意外情况,譬如今日沈晨和诸葛亮坐着马车,又来了汉阴聚。

  汉阴聚位于汉水南面,后世的卧龙镇北面一点点,距离诸葛亮所在的隆中十公里,隶属于邓县,靠近汉水,是一个拥有广袤平原的乡聚,人口非常多。

  像沈晨和诸葛亮这样没事就在附近乡聚晃悠,然后找当地农民聊天的人,在当时人看来,跟神经病没什么区别。

  一个个不在家里劳作,不事生产,整天在乡里晃荡,这种人一般称为无赖。

  而汉朝最著名的无赖,就是刘邦。

  今日二人又晃荡到了汉阳聚,两个人过了数个乡聚就下了马车,十六岁的诸葛亮身高七尺八寸,接近一米八的身高,体态魁梧,腰间悬剑。

  十二岁的沈晨则大概七尺四寸,约一米七,由于他和诸葛亮每天的作息就是上午起床读经书,中午出门四处晃悠,下午回家之后锻炼身体,练习武艺,所以他的体格也不错。

  两个人在乡道上溜达,左右两侧田野郁郁葱葱,已经是四月份,去年冬天种的宿麦马上经要成熟了,农田里到处都有农民在忙活。

  正所谓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在宋

  请收藏:https://m.nmuy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