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02章 我便是炬火!_三国之银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02章我便是炬火!

  章武元年十月,黄门乡置县。

  章武二年春。

  如果从沙河南面的坡子山往北俯瞰整个黄门乡的话,就会看到无比壮观的景色。

  往北是一望无际的农田,农夫挑着粪水走在田间,每道田埂都有水渠,水流顺着沙河缓缓往南流淌,灌溉了这一片广袤而又富饶的土地。

  用夯土堆砌,上面覆盖着黑瓦的土屋到处都是,院落宅子星罗棋布,外面用栅栏圈着,后门还开垦着几片菜地。

  成群结队的牛羊被人驱赶着往东面的山坡河流草地边,更远的树林郁郁葱葱,风景独美。

  再往北看,就是另外一番模样。

  沙河以北沿着河边建起了长达四五里的街市,街市最早的时候仅仅只在黄门庄园外,不过一百多丈长。

  但现在却一路往北延伸,已经东西横划出了两条长街,南北竖划出三条短街。

  河岸的楼房虽然以平房居多,但也不是没有两三层楼的楼房,坊间招牌林立,各类形形色色的商贾、脚夫穿梭其中,给它带来特有的繁华。

  黄门乡并非以农立县,这里发展农业其实并不是特别好,因为沙河不是什么大河,一旦遇到旱灾水流量低容易造成粮食减产。

  所以它的农业上限比较小,最多也就能开垦出不到十万亩田地,与普通一座县能开垦出几十万亩地相差还是太远。

  但它的独有优势就是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比较丰富,距离桐柏山较近,沈晨最早的时候就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地势,发展了陶瓷业、酿造业和冶铁业。

  经过十多年的繁荣发展,大量手工业从事者聚集于此,瓷匠、铁匠、木匠、皮匠等,将这里变成了一座常住人口四万人以上的小城市。

  如果算上野外的农业从事人口,黄门县的总人口大概在五万左右,跟汉朝顶峰时期,一座地方普通的县城总人口差不多了。

  所以它从乡置县,也合情合理。

  只是也仅限于此。

  地理位置加上区位环境,顶多将它变成一个区域性的商业县城,而无法形成像襄阳、成都、夏口、建业那样的大型商贸中心。

  沙河的体量造成了大规模商船运行不太现实,如果手工制造品产出过多,就得走陆运。

  陆运成本又远远高于水运,因此交通劣势下发展成县已经顶天。

  但即便如此,原本只是一片荒野的沙河黄门亭,现在却变成了一座没有城墙的县城,也足够证明了黄门乡给这里带来的繁荣与昌盛。

  沈晨被刘备新任命为西方大都督,总督益州、凉州和关中军事之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就启程前往西凉,而是回到了黄门县,向父母拜别,与亲人团聚一段时间,再召集诸多弟子,授几堂课。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二十多年的时间过去,很多当年跟着他们一起南下的族老已经病逝或者老

  请收藏:https://m.nmuy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