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15章 赠予温柔_三国之银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15章赠予温柔

  公元1934年,英军侵占云南班洪和班佬等佤族部落共管地区(沧源佤族自治县)的银矿。

  当地班洪部落首先联合本族十余部落进行反击,十余村寨虽遭敌军炮毁,仍坚持斗争。双江、澜沧、耿马等地的汉、傣族人民组成千余人的“义勇军“,赶赴班洪地区支援。

  在当地汉、傣等族人民的武装支援与全国人民的共同声援下,经过长达半年的抵抗,终于击退了英国侵略军,收复了失地。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班洪事件。

  而在班洪事件发生的过程当中,佤族班洪王等十余个部落首领共同向全国发出《阿佤十七王敬告祖国同胞书》,其中提到“阿祖阿公之源源相传,守土有责,倘自我失之后世,相传之继,亦自我而不与之,上难以见冥灵之阿祖阿公,更何颜于后世耶!”

  里面的阿祖阿公,便是指诸葛亮。

  公元3世纪,章武四年十二月,位于西南永昌郡的永寿、哀牢、不韦等地区,生活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少数民族,汉人将他们叫做僄、越、闽、濮、鸠、僚人。

  他们是后世云南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的先祖。

  其中最大的部落叫做卡那曼卷族,其首领自称为葫芦王,在后世他们的民族有另外一个名字——佤族。

  班洪事件的佤族首领祖先,便是卡那曼卷族。

  历史上诸葛亮平定南中,与卡那曼卷族的首领葫芦王签订盟约,要求其归顺蜀汉朝廷,镇守边关,永不反叛。

  并且盟约中葫芦王承认自己的领地属于季汉辖区,有人侵扰佤族部落,汉军则出兵支援。卡那曼卷族作为永昌夷族总王,统治夷族各部,王位世袭,绝不更换。

  如此代代相传,即便是一千多年后,在发生班洪事件的时候,佤族首领依旧是以诸葛亮的名义,号召全国同胞奋起抗争,给予他们驰援。

  此刻位于永寿境,后世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一带,卡那曼卷族的首领葫芦王朵思,正在部落中查看诸葛亮给他写的信。

  云南的茶马古道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开通,当地贸易不断,据记载当时西南少数民族就已经有了身毒人的身影,可见这里的文化和消息也不算特别闭塞和落后。

  事实上由于常要与汉人打交道,西南少数民族首领往往都会汉语,因此葫芦王朵思并不是文盲。

  “大王。”

  就在这个时候,朵思的部将冲了进来,说道:“北面部落的孟获孟优大王来了。”

  “嗯”

  朵思思索了一会儿,对身边亲信说道:“孟获孟优与我们同为西南夷族,应该互相守望。但汉人自有天威,且诸葛丞相并不是要将我等赶尽杀绝,而是共治南中。若是不助孟获,则失了道义。

  请收藏:https://m.nmuy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