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五三章 与民争利 重蹈覆辙_李佑的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财政终于出现了大问题。明朝嘉靖年间,全年税收不超过400万两,军队开始出现拖饷,战斗力大幅度下降。

  到了万历年间,皇帝开始加增商税、矿税,遭到了文官们的激烈反对...因为加增的税收实际上就是从他们的腰包里面掏钱,这个时候官员们就把那句著名的“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儒家经典言论放出来,然而商税真的是落在了“下民”身上吗?

  并不是的,那时候的商人和矿场,若是背后没几个文官,能好好的生存下来吗?

  万历皇帝没有管这些官员们在下面要死不活的吵闹,该收的税还是收,所以万历皇帝期间明朝的国力逐渐恢复,发动了“万历三大征”,把周围强大的势力按在地上教训了一顿,再一次向周边的国家宣誓:大明还是那个大明,不是你们能够招惹的!

  然而到了万历之后,明朝连续两个皇帝都很短命,而且可以说都是非正常死亡了...也有猜测是因为他们触碰了一些人的利益,被暗杀而死。

  不然无法解释为什么年纪轻轻的明光宗会莫名其妙地吃“红丸”而死,也无法解释生龙活虎的朱由校居然会因为一次落水引起的感冒就一命呜呼。接下来就是崇祯皇帝了。

  由于在他还不是皇帝的时候听了太多关于魏忠贤和阉党的坏话(而实际上,阉党对官员们确实很糟糕,但是他们对商人征税大大地减轻了农民得到压力),崇祯皇帝一上台就想办法除掉了魏忠贤,而且大力提拔当时的“正人君子”东林党人。东林书院在门前写了一副对子叫做:“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以此标榜他们的正人君子风范。然而“正人君子”们最关心的事情不是什么“国事天下事”,他们只关心自己家里的商、矿收入,所以他们一上台就让把魏忠贤再一次征收起来的商税和矿税禁止,以达到“不与民争利”的作用。

  然而国库的钱不够了,前线还要打仗,钱从哪里来呢?

  当然是从农民身上来了!

  于是他们就给那些饥一顿、饱一顿的农民加税,那么问题来了,农民算不算“民”呢?给农民加税算不算“与民争利”呢?

  在东林党的眼中,农民肯定是不算“民”的,只有能给他们的腰包提供白花花的银子的“民”才算是真正的“民”,农民天天种那几亩地,又不能为他们挣钱,怎么能够算“民”呢?

  亚圣孟子曾经也说过:“为政不难,无获罪于巨室”,意思是治理国家很简单,只要你不得罪那些大家族就好了,有他们的支持你就可以无往而不利。

  对于这些官员来说更是如此,只要他们替各自的家族发声,他们就可以在官场上稳如泰山。哪怕是偶尔被罢官了,过不久又会

  请收藏:https://m.nmuy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