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21章 感觉很爽_华娱璀璨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幕,全球各地的演员和导演,都希望跟豪来坞和奥斯卡搭上边,借豪来坞和奥斯卡提升自己的名和利。

  不管能不能得到名和利,最后又会把自己的作品转头去申请欧洲三大电影节。

  很多人心知肚明,自己国家的作品不可能在奥斯卡获奖,但借助豪来坞提高影响力和赚钱还是可以的,然后又把作品拿去欧洲三大电影节去碰运气,企图获得更多的名利。

  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的华国、俄罗斯、印度、东南亚、日韩,老是有导演带着电影往欧洲跑的原因,对奥斯卡视若无睹的样子好像不把奥斯卡放在心上,实则是奥斯卡的大门不向他们开放。

  而在四大电影节竞争角逐的历史中,欧洲三大电影节一直是奥斯卡之下的第二梯队。

  但戛纳出奇制胜,八十年代提出的新星导演计划,让它比柏林和威尼斯率先向前走了一步。

  全球那些知名度很高的,且是国际性质的影视奖项中,都有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新人导演的作品可以有机会被展映曝光,但绝对无法入围和获奖。

  简单的说,这个潜规则就是看资历,新人导演自然没获奖的份。

  在国内还有最佳新人奖,这在国际性质的影视节中压根就没有这个奖项,最多就一个鼓励奖之类的小奖。

  而戛纳提出的新星导演计划,就打破了这个规则,任何新人导演的作品都有获奖的机会,可以正常入围参与评选。

  史蒂文·索德伯格、瑞恩·库格勒、简·坎皮恩等一众如今世界知名导演,就是因戛纳的这个计划,拍摄的第一部作品就获奖并从此一飞冲天。

  这也让戛纳的影响力,破了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圈层,并领先于柏林和威尼斯。

  也因这个计划,让戛纳不再局限于文艺片,成了商业和文艺综合性的电影节,走上了奥斯卡的路线。

  到如今,如果要把四大电影节分级,那奥斯卡是绝对的霸主,戛纳是第一梯队,柏林和威尼斯是第二梯队。

  奥斯卡因某些原因,对一些国家的电影和演员有所限制。

  自然而然的,戛纳电影节成了欧洲和亚洲很多导演及演员和从业人士实现梦想、追逐名利、开拓国际影响力的最优之选。

  “终于到了。”

  法国巴黎国际机场,刘艺妃走在出口通道。

  她背着白色双肩小背包,头戴白色棒球帽,柔顺的发自帽檐顺落披肩。

  她右手推着紫色行李箱,左手被楚轩牵着,她摇晃了下和楚轩牵着的手:“几点了?”

  楚轩一手和刘艺妃牵着,一手也拿着个黑色行李箱,没多余的手拿手机看时间。

  他默算了下,昨天下午四点的飞机,洛杉矶到巴黎正常航行差不多要九个小时,巴黎又比洛杉矶的时间快6个小时。

  他大概算出了时间:“法国时间早上7点。”

  背后走着的刘

  请收藏:https://m.nmuy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