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2章 东风吹战鼓擂_我做古籍修复得天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嵩阳书院院长司马望岳修为停留在儒家四品已有十年,教书育人,感悟大道,距离突破只差一步,修为其实比四品入门的上官瑾要高。

  李相白现身,司马望岳感受李相白身上的气息,极度惊叹。

  得到文殿传承,按常理李相白身上应该是浩然正气浓郁磅礴。可事实却并非如此。李相白身上的浩然正气很清淡。

  这种清淡让司马望岳有一种如沐春风的舒服。司马望岳想到了词骨文心、体被文质,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将文殿浩然正气和自身意象融合在一起,发自肺腑,浑然一体。

  司马望岳越看李相白越是喜欢。

  同时司马望岳也更加的懊悔,当初自己要不是留恋棋局错失机会,哪有现在文渊阁和神机府什么事情。

  所以走向李相白的司望岳脸上便带了欢喜、懊恼、后悔并存的神情。

  李相白有点奇怪,“你这是咋了!”

  上前一步,司马望岳慈祥的看着李相白:“过不了法堂考核不要紧,我带你去嵩阳书院。嵩阳书院可以开设一门学科,典籍修复,你教书育人。”

  “哎吆歪,我去……”

  满眼小星星的李相白被司马望岳送上了弦歌台。

  当日上官瑾是独自开文殿,李相白进文殿接受考核。

  此时弦歌台上的阵势却不同以往。

  十二名法家弟子分列左右。

  都是法家八品弟子。

  自广陵郡郡尉口中李相白了解过法家体系,和儒门一样都是十个境界划分,入门三境,证道三境,大成三境。三大境之上则是深明法度的佛士境。

  入门三境和儒门的划分颇为相似,分为修身境、正身境、明心境。

  修身境顾名思义就是俭以养德,去喜去恶,虚心道合。

  正身就是不以智累身,不以私累己。

  修身正身,明心自见,此为入门三境,法家入门三境的弟子和儒门弟子一样多半都在大周遍布各地的书院学习感悟。

  入门三境的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体魄、耐性、天赋、脾性做一次分流。有的学生会成为法者。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则流向悬镜司等机构,担任斩妖除魔的职责。

  所以法家证道三境产生了分支。

  以文证道三境分为读书人、立德人、立书人。

  三境的意思是通读法典,做利国利民之事,以法立德立言。

  另外分支则是刑罚三境。刑罚人、法徒、法士。

  证道三境之上就是大乘三境。

  大贤、亚圣、圣人。

  法家最高境是深明法度的佛士。

  法家最后一名圣人出现在大周元景年间,至此往后,法家一门百年未出圣人。

  无圣人,自然也无佛士。

  弦歌台上的法堂乃魏云子辞气凝聚而成,这位活跃在大周建国初期的直臣是法家亚圣。

  站在弦歌台上的十二名法家弟子都是明心境的法家弟子。

  李相白登台,十二名弟子开口。

  “石以砥焉,化

  请收藏:https://m.nmuy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