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4章 真约_方外:消失的八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以这个保字可能是汉字在此地流传经历了再简化,当然了,也有可能是最早的人写错了。

  在当地的书籍使用的很多还是繁体汉字,但也有不少字经过了简化,而且大部分跟如今外界使用的简化字几乎一样。太平天国时代可没有经历过简化字运动,大陆推行简化字是在新国成立之后,伴随着扫盲运动展开的。

  有不少人可能有误解,认为简化字是在那个年代强行生造汉字,其实不然。汉字的简写古已有之,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汉代,而其后的两千多年间伴随着书法的发展不断有简化字体出现,新国成立后的简化字运动是在历史基础一次大规模的全面总结。

  如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简化字,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于古人的草书。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早已登峰造极,草书绝不是信手涂鸦,它有内在的艺术表达范式,也形成了很多约定俗成的字体,然后又成为民间所使用简化字体的来源。

  汉字在这个世界已经流传了万年,必然经过了一定的演化,有趣的是,大部分简化的是外界所使用的简化字。

  还有少数已改变的字体,虽然和现在的简化字或原先的繁体字不太一样,但对于熟悉汉字的人而言很容易能认出来,通过其字形以及在章出现的位置,不难判断出它原先对应的是哪个汉字。

  它们有可能经过了简化,或者是当初写错了,但只要整个语言字体系传承了下来,它们在这里是正确的汉字,而且一眼能看懂,这也许是汉字的独特之处吧。

  这里有书籍,当然有纸张,而且也有印刷技术。只有少数几本经典使用了雕板印刷,其他大部分书籍都是手写的,因为人口少,不需要发行那么多,刻板主要是为了保存内容。这里的纸张有两种,一种是竹纸,较厚,另一种是桑皮纸,质地类似于生宣。

  泾阳县是古时重要的产纸地,当地应该也有造纸匠人加入了太平军,后来跟随残部来到了这里,把造纸工艺也带进来了。等的宣纸是用青檀树的皮制作的,而下等的宣纸也可以用桑树皮制作。

  这里显然没有足够的青檀皮,但工匠仍能以桑皮造纸。纸张在这里的产量当然不高,是很珍贵的物资,而桑皮纸竹纸更是珍贵得多,连同书籍一起保存在专门的地方,原住民家只有竹纸。

  丁齐等人是坐着轿子被迎进东大营的,途还经过了一个村庄,直接到达了最央的那个大村庄,住进了村修得最漂亮、最舒适的一栋三层楼。这里是东大营最高的建筑,也是原住民的神祠,是供神与藏书所在。

  神祠有前后两个跨院,跨院两边有厢房,后面的阁楼有三层。后阁与主殿的一层大厅也是东大营所有孩子的学堂。东大营的所有适龄孩童都得定期在这里接受教育,教育分两

  请收藏:https://m.nmuy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