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87章 订单式农业_农业巨头从1983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屯河股份前身是始建于1983年的头屯河水泥厂,1993年成立XJ屯河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在上交所挂牌上市,上市后不久就被在“327国债”事件中遭遇溃败的唐万新盯上了,悄悄在二级市场吸纳股份成为屯河的第三大股东,很快又成为第一大股东,紧接着唐万新又拿下了湘火炬等上市企业,并以此为基础组建了德隆系,开始在股市上呼风唤雨。

  唐万新这个人虽然一直是金融大老,但确实有几分眼光,在成为屯河第一大股东后,就开始推动这家企业向农业领域发展,利用XJ的农业资源开始做番茄酱,并以此拉升股价从中获利,日后德隆系垮台的时候,屯河股份又被中粮接收,逐渐剥离水泥业务,重点发展番茄酱、糖业等领域,到李未穿越过来的时候,屯河股份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消费者供应了大量的糖和番茄酱。

  现在李未抢先和中粮合作,并开始大规模进军XJ的农产品加工市场,唐万新再想重复历史上的计划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

  想要好好开发焉耆的番茄深加工产业眼下还没有那么容易,首先是种子的问题,从八十年代开始,国内的番茄种子市场就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局面,国外番茄品种每公斤种子价格高达10万元,国内的番茄种子价格却只有一千块不到,两者差了一百多倍,但大型番茄种植基地还就是喜欢买国外的种子,因为外国的番茄种子确实好,尤其是在耐储存和运输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国内农村自家种的番茄口感好,可惜不耐储藏,国外的番茄品种却可以长时间储藏,运输也方便。

  就是口感差了些,没有番茄味,吃着也硬邦邦的,后世好多人经常吐槽现在的番茄吃着没有小时候那么好吃,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商业化的过程中,资本在口感和耐储存、便于运输之间选择了后者,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你只有把产品卖出去才能挣到钱,烂在仓库和车上的产品毫无意义,水果领域也有类似的问题,小时候还能经常吃到杏和本土樱桃,后来连锁水果店里却找不到这些虽然味道比较好,但容易烂、很难运输的水果了。

  好在国内的育种专家也不是吃干饭的,许多育种工作者从八十年代开始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然后便致力于新品种番茄的培育工作,XJ农垦科学院就在这方面做出了不小的贡献,陆续培育出了多种良种番茄品种。

  比如新番64号,中熟品种,果实较大,果肉坚实,抗裂、耐压,丰产;垦番1802,中熟品种,大小较均匀,坐果好,丰产潜力高;垦番1708为中早熟品种,果实卵圆果,大小较均匀,坐果很好,成熟较集中,果实硬度和田间耐贮性好,田间抗

  请收藏:https://m.nmuy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