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25章 、贞子也来了!_大穿越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贞子也来了!

  虽然香港很早就成了英国的殖民地,但是直到解放之前,香港在当时东方世界的地位都更侧重于军港,而非商贸中心,并没有在中国经济版图中占据什么不可替代的地位,在贸易上的地位远不如上海。因为,当年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的旧中国,对西方市场几乎是完全的门户洞开,外国的人员、资金、货物,都可以畅行无阻的直接进入中国内地,那么自然没有必要绕行英国控制下的香港,多费一重周折。

  直到新中国建立和冷战爆发之后,随着全世界被铁幕撕裂,香港成为了新中国和西方世界之间唯一的跳板,获得了中国内地同西方间经贸往来的中转站地位,这才促使了香港经济的快速腾飞。利用那段时间中国大陆半封闭的特殊历史背景,依靠规模巨大的中西方转口贸易,使得香港在二十世纪下半叶一举成为了亚洲地区首屈一指的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随之建立起来的,还有金融中心和附带的旅游城市。

  但是,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香港的这一垄断地位就开始逐渐消失。最初,香港还有一些先发优势,可以在中国和西方之间充当中介,两边赚取差价和费用。但是随着中国各地向着“国际化”大踏步挺进,对外开放程度骤然提速。以及欧美西方的“中国通”逐渐增加,政治和文化上的隔阂也逐步消解。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可以直接跟欧美联系,香港的中介作用越来越弱。原先大陆封闭给香港带来的好处快速流失。相反,香港与内地之间始终存在的政治和制度隔阂,却正在逐渐转变成制约其经济发展的最大负面因素。

  事实上,早在香港回归之初,很多有识之士就已经看出了上述问题。初代特首更是雄心勃勃地提出了一系列香港经济转型的方案,比如廉价住房、中药港、数码港……等等。可惜首先是这些计划太多太宏伟,普遍都有点儿好高骛远、不切合实际的缺陷,再加上香港内部的搅屎棍太多,最后都被一帮无良地产商和黄皮白心的香蕉人给搞垮了。于是,在最关键的那几年里,香港自己关闭了所有的机会窗口。出没在香港市场上的资金流即使再多,照样流不进生产环节,提升不了流通效率,也均衡不了分配,对消化不了过剩资本的经济体来说,钱多非幸事。扒去香港的外衣,就像个壳公司。想做事的人做不了事。积极者去搞投机食利的短平快生意,剩下的人等着救世主。没有了内生的增量空间,泡沫里的纸面财富终是大梦一场。

  尽管如此,香港至少还有金融中心和深水港的优势,虽然没办法跟以前那样一天比一天红火,但也不至于一天天地坏下去。但问题是,作为一座紧密依赖国际商业体系维生的中

  请收藏:https://m.nmuy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