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零一章西北望_寒门枭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梗,自然失去了宰相之位。”

  李茂心想蔡鞗说得对,蔡攸这个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大太尉,既然王黼可能出任宰执,那么能否争取此人帮助大人完成西北大计呢?”

  童贯一皱眉,“本官和杨戬有些龌龊,王黼和杨戬两个人一内一外,对官家的影响力不亚于我,不容乐观啊!”

  李茂还期待着能在大宋横着走,不惜巴结童贯和蔡京贿以巨资,不料一转眼就要换了王黼做宰相,算不算投资失败?

  李茂认为童贯绝不是单单为了说王黼这件事,“太尉还有心事?”

  童贯或许想找个说心里话的人,而李茂颇对他的眼缘,给李茂讲了讲他为何对西北念念不忘。

  宋神宗还在位的时候,掀起了一股开疆拓土的风气,童贯也跟着借光,随内侍省的宦官李宪到了西北前线。

  那时候童贯年纪轻轻,而且是李宪的徒弟,在边疆进出数次,对吐蕃和西夏一带的风土人情和地理非常熟悉。

  李宪号称知兵事,而且和童贯是同乡,时常指点童贯兵书战策,坐实了师生的名份。

  神宗朝宋军征伐西夏之战,李宪领军攻占兰州,自宋朝攻占兰州后,西夏数次反击都被李宪击退。

  李宪出了风头很快倒了霉,因为报功时多报了杀敌的数量被严查,郁郁身亡,那时候的童贯满心都是绝望。

  童贯历经宋神宗与宋哲宗两位帝王的默默无闻,到了赵佶继位终于崭露头角。

  蔡京成为宰相后知道朝中不少大臣对他颇有意见,所以蔡京认为想要在朝中长久立足,就必须要立下巨大的功绩。

  正好当初随王瞻征讨吐蕃的王厚得知了吐蕃内乱的消息,王厚贿赂蔡京希望蔡京能为他在赵佶面前美言几句,让他能再有机会完成父亲平定河湟的大业。

  蔡京知道自己不懂军事,打仗的本事上不得台面,所以有意藉此机会卖王厚一个人情,把王厚收为己党,利用王厚为自己立下边功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蔡京拿钱就办事儿,先后推举了老朋友童贯跟王厚两人开疆拓土。

  在蔡京心里童贯与王厚都是因为他才得到重用,两人也就自然会成为他的朋党。

  但是在童贯的心中却不觉得他欠了蔡京人情,因为之前还是童贯在赵佶面前替蔡京美言,才使蔡京能得到赵佶的青睐而起复。

  所以蔡京荐举童贯拓边,对童贯来说不过是相互利用而已,说不上欠蔡京人情。

  那时候的赵佶刚刚继承皇位,好大喜功又贪英名,始终不甘心刚即位就把好不容易攻占的州县得而复失。

  因此赵佶听蔡京的建议命童贯为监军,王厚为主帅,并亲自挑选高永年为副帅,领西北军十万再入河湟。

  当年宋神宗西北用兵时王韶是主帅,李宪为监军。

  王厚是王韶的儿子,童贯是李宪的学生。

  父子师徒先后投入西北建功立业,童贯初掌兵相当地谦冲为怀,与王厚配合默契,在崇宁二年收复湟州,史称熙河开边。

  后面的事情李茂不用童贯说他也知道了,正因为童贯的错误判断贻误战机,西北之战未能竟全功,难怪童贯对西北耿耿于怀,执掌兵权后又起了拓边之心。

  请收藏:https://m.nmuy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