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四十七章 不轨之心_回到大明做藩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什么人家不但没有亡国,反而江山稳固了几百年,而你就亡国了呢?

  崇祯朝最大的问题就是两线作战,明朝在辽东投入的军费实在是太多了,财政根本供应不上,再加上袁崇焕死了之后明朝在辽东就没有打过什么像样的胜仗,这使得崇祯的财政更加雪上加霜。

  打了败仗得花钱修城墙,招兵买马,发抚恤金,然后再打败仗,这都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了。

  钱都用来买回城卷轴了,哪里还有钱去买装备?

  当时,若是早听袁崇焕的与清朝议和,然后腾出经费来,着手解决内部问题,那明朝的江山还是可以稳固下去的。

  唯一丢掉的,无非就是皇帝的面子罢了,只可惜,崇祯是个死要面子的人。

  朱桂打算按照后世的区划,将青海划分为八个郡,除了最东面的三个郡已经有了朝廷的卫所和管理机构他不能插手之外,其他的五个郡他可以随意安插自己的人,就算是老朱知道了也不会说什么,这毕竟是人家打下来的地盘。

  身为皇帝也得讲理,也不能太鸡贼了,太鸡贼了的话,谁还愿意给你干活啊?

  这样以来,朱桂的地盘就一下子扩大了五个郡,从原来的河西四郡,变成了现在的河西青海九郡,而且面积还扩大了好几倍。

  但是,朱桂的实力并没有因此成倍的扩展,原因就是青海之地本来就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方,他虽然得到了不少的土地,但是并没有得到多少人口。

  收编的军队也就是忽兰王妃的一万多人,另外还有几万拔都的战俘,这些人他可不敢都留在青海,要知道,留在青海的明军总共也就两万六千人左右,把这些人都留在青海,万一他们要是心怀不轨,搞一点事情,也是够当地的明军喝一壶的。

  朱桂打算将忽兰所部的军队留下来四千人给曹震,让他凑个整数,然后将剩下的几万人都带到河西。

  现在河西四郡所有的军户、军属、百姓加起来已经有了几十万人,消化他们几万人还是可以的。

  再说了,寡人的田庄不需要劳动力吗?将来征讨关西七藩的时候,不需要这些精锐的蒙古勇士冲锋陷阵吗?

  将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之后,朱桂突然想起来一个人,那就是青海原来的王妃忽兰,这个女人能防守海西城这么久,看来也是有些能力的,而且朱桂也是见过她的,长相身段都很不错,很符合他的胃口。

  朱桂打算纳她为侧妃,这不仅是为了满足他个人的私欲,更是为了青海之地的长治久安。

  游牧民族跟中原汉族的习俗不太一样,他们对母系一脉也是很重视的,忽兰出身于蒙古的大家族,有做过青海的王妃,朱桂若是能纳她为妃,那对青海蒙古对他的认同感增强是很有帮助的。

  别的不说,就说后来的皇太极打败了林丹汗,然

  请收藏:https://m.nmuy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