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五十二章:乌台诗案_剪辑历史:开局盘点十大帝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啊,我果然不如你啊,子瞻。”

  这一首词的出现,真的是震惊了几乎所有人。

  这首水调歌头,真的几乎让他们不知道该用什么样子的语言来形容。

  以至于这首词出现的是这么的突兀。

  你不能够说和之前的宋词拉开了距离,但至少,双方不在一个档次。

  之前的尽管好,但也好不到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地步。

  而现在的这首词的出现,让他们产生了一个怀疑。

  那就是宋朝的词曲,到底辉煌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程度?

  以至于这样的一首词?

  竟然是第五?

  竟然是第五?

  他们竟然无法想象,更在其上的词,到底会是什么。

  实际上这首词当然不可能是第五。

  这不是扯淡吗?

  这要是排到第五的话,秦戟都不知道谁该排第一了。

  其实也不是没有排的。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惜秦皇汉武,稍逊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你要说这个人的词曲不行!那秦戟第一个不答应!

  但实在是不能够将这个人排进去。

  他是所有人之中最为额外的独一档。

  不参加排名,因为他是神圣的。

  至少在秦戟的心中,无比的神圣。

  当然,不是说上面的词就一定比苏轼的更好。

  只是简单的说一下,不会参加排行,仅此而已。

  “这首词写完,并不代表苏轼的人生就走到了重点,实际上来说,他未来的日子,还很长。

  他离开了密州,然后去了徐州,在徐州的日子也不错,政绩斐然,然后又去了,湖州,时间一晃,就从密州到湖州,过去了五年。”

  “五年的时间,苏轼也差不多是颠沛流离的日子,总算是到了湖州,原本以为,能够稍微的安定一些。

  实际上并没有,相反,反而是爆发了另外一件,相当严重的事情。

  当时朝廷新旧两党之间的争斗依旧在继续,甚至双方之间的矛盾,逐渐的激化。

  苏轼本身就是一个性格直率的人,因此自然是得罪了一些家伙。

  当时苏轼被调去湖州,本来是例行公事一般的写了一本湖州谢表,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即使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这些话被新党利用,说他“愚弄朝廷,妄自尊大”、“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又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

  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

  此案一出,朝野哗然,他的妻子王闰之惊惧之下,竟然焚烧了苏轼所有的藏书,诗集,只为求苏轼回来。

  然而,这件事情并非这么简单,许多人下定了决心,想要苏轼的命!

  但最后或许苏轼都没有想到,在监牢里面关了足足一百多天的他,最后的救命人,竟然是他从未想到过的那个。

  是的,救下苏轼的不是别人,正是已经退休了的宰相,王安石!

  从轻发落,贬去黄州,只能说是多亏了王安石的出手相救,也多亏了开朝之初,宋太祖赵匡胤不杀士大夫的国策,才让他度过了如此艰难的一关。

  否则的话,这位历史上罕见的全才,恐怕真的要......夭折了......”

  请收藏:https://m.nmuy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