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兰芳王国的战略调整(二)_大风起兮云飞扬之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徐阶认为兰芳王国应该改变过去那种不受他国和国际机构影响,不建立和依靠联盟,完全独立地依靠自己的实力处理国际事务的外交政策,并且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行通过结盟和建立国际制度实现多边国际合作,调整国际关系和维护兰芳王国国家利益的外交政策。

  1548年徐阶向兰芳王国国民议会提出著名的十四点计划(十四点原则),最狠的是两点。

  第二点:兰芳王国认为只要是公海,兰芳王国军舰就有在这里航行的完全自由,不分是不是战时(这话很熟悉)。

  第五点:公正地处理殖民地问题时,既要顾及到殖民地人民的利益,也应考虑殖民政府的正当要求。

  这两点,不仅是冲着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英国、荷兰去的,也是冲着法国、葡萄牙、奥斯曼等国家。因为英国和法国、西班牙在海外拥有大量殖民地。系统地阐述了颇具他个人色彩的兰芳王国外交政策新原则,提出通过建立国际联盟来实现国际合作和保障世界和平的设想。

  徐阶的设想显然与兰芳王国传统的孤立主义外交原则相背离,其实质就是大多数西方学者称之为的国际主义。徐阶的国际主义在外交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就是我们今天普遍认为的多边主义。

  然而,兰芳王国公众和政治精英们对徐阶改变兰芳王国孤立主义外交传统的做法并不认同。虽然兰芳王国最终加入了协约国军事联盟,参加并与盟国一起打赢了后面发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事务总督王阳明也在战后带着他的十四点计划远渡重洋参加慕尼黑和会,并且说服战胜国建立起崭新的多边主义国际合作机制--国际联盟,但是,他却没有能说服他自己的国家改变孤立主义的外交传统,批准《慕尼黑条约》和加入国际联盟,并进而以多边主义外交政策替代原先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

  在意大利战争和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入侵比利时时候,兰芳王国继续维持传统的孤立主义外交原则,在一系列的外交活动中坚持单边主义,拒绝多边的国际合作。以王华、严嵩等一批保守的封建士大夫,他们虽然也认为兰芳王国的繁荣和安全与外部世界,特别是与欧洲息息相关,兰芳王国孤立于欧洲事务之外已不可能。但是,他们反对徐阶的理想主义,反对兰芳王国外交政策追求世界大同化的目标。与徐阶让兰芳王国承担向海外布道的使命不同,他们认为,兰芳王国外交的任务是去参与对资源的争夺,保证兰芳王国国内的繁荣。他们对集体安全原则表示怀疑,也不愿意参与促进集体安全的努力,认为兰芳王国没有义务去维护其他国家的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

  在此时期内,兰芳王国政府两度否决国民议会参加欧洲战

  请收藏:https://m.nmuy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