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7章:哲学_恋爱笔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为一个文艺青年,我有时会认真地考虑这个问题,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还是挺深奥的,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曾翻阅了一些哲学类的书籍,比如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这些书都不容易读,但我就是喜欢啃硬骨头,经过一个多星期在被窝里打手电筒的连续夜战,我总算是有了一点的收获。

  按照我的理解,四书五经就是中国的哲学,哲学是有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学问。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人是怎么来的?死后去了哪里?这世上有没有鬼神?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是什么?时间和空间又是什么东西?这些都是哲学所要思考的重大问题。不过对于我来,我最感兴趣的是人生的哲学问题。

  人生哲学的最大问题是生死,每一个来到世上的孩子,第一声都是从哭开始的,圣人,生是人生苦痛的根源,柏拉图也,**是灵魂的监狱。一个人要想得到最高的成就,必须脱离尘世的苦海,必须脱离社会,去深山或者荒岛之上隐居,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世的解脱。

  于是,孔子的一个学生问死的意义,孔子回答:未知生,焉知死?连生都没搞明白,还来搞死,那不是找死吗?孔子的这句“未知生,焉知死?”直接导致了中国的儒家知识分子是不相信这世上有鬼的,相信这世上有鬼,那就是迷信。迷信是佛教的事情,儒家是不相信那一套的。可是儒家是很强调丧礼和祭祀的,既然不相信这世上有鬼,那为什么要搞祖先崇拜和祭祀这一套东西呢?这也正是儒家的矛盾之处,以至于墨家的墨子也在批评儒家:执无鬼而学祭礼,是犹无客而学客礼,是犹无鱼而为鱼也。”当然,儒家的解释是,祭祀祖先完是出于一片孝心,祭祀天地是出于感恩的心,这感恩的孝心就是所谓的礼。这社会岂能无礼呼?

  古代社会,父母死了,子女要服三年之丧,在这三年之内是不允许喝酒吃肉的,当然寻欢作乐那就更加不行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孔子:“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意思就是,子女生下来,至少头三年完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死后,子女应当以同样长的时间来服丧,表示感恩,这是天经地义的,也是最起码的要求。

  作为老百姓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老师,孔子的伟大当然还不只这些,光光一本论语的智慧就足够后人望尘莫及、望洋兴叹、望梅止渴的了。比如,有个国君问孔子怎样治理国家,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四个字就概括了治理国家的理念和方法,实在是太牛掰了,因为只要做臣子的听皇帝

  请收藏:https://m.nmuy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