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第 47 章_穿到明朝考科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云里雾里的,摇着头去后院拿了彩图,到店里选了一张贴在柜台上,叫往来买书的人都看见。剩下十来张则压在柜里,当作买书的添头,买够百两的大客户便送一张。

  他还叫工人赶着印了几本《四书对句》,仍旧摆在摊子上卖。还用红纸好墨,亲手抄了张尚书那篇《劝学篇》作招贴。凡有生员来买《京华日抄》的,看摊儿的伙计便主动告诉人家,他们店里正卖着张尚书所言“迁安学童崔某”的《四书对句》,问客人要不要也买一套。

  有兵部尚书力荐,《京华日抄》绝佳的广告位,连那本向来无人问津的《四书对句》竟也卖了五六十本出去。再后来还有京里的客商来问这书,甚至找人打听崔燮的住处,想邀他再写一本神童书——或者不用他写,书商自有相熟的生员可以人笔,他只要题个名字就行。

  崔老板全都坚定地拒绝了。

  就是要找枪手出教参,他也有书坊可以自己搞,岂有让别人借着他的名字做的?

  他这么快就出了名,几位还打算着入京秋试后帮他扬名的生员都有些惊讶,从窗课中抽了身,跟着人来恭喜他。见他还是原先那个文质彬彬的小学生,并没因为受了尚书嘉奖就把尾巴翘到天上去,这才放心了。

  崔燮也不跟他们谈京里的事,只把一套贴满了用不同色笔抄着他们眉批所记评论的《三国》拿给这几个才子,叫他们自己捡选、修改,好让评论中文字更精炼,不同评论间的充突更激烈。

  一千个人心里,就有一千零一本三国。不光是演义,再结合上三国志,书中人物在不同人心里足有天渊之别。这几个秀才看了别人的批语与自己想的不合,便忍不住要替自己喜爱的谋臣、英雄辩上几句。或是遇到意见相同的,就要同声赞赞书中的精妙文笔、宏大场面。直论到对方所言又有不合心思之处,再接着争辩……

  这么一来二去的,就吵得太投入了。几人本是为了张尚书和那本《四书对句》来的,来到后就忙忙碌碌地修了一天评论,到临走的时候才重新想起来问他:“兵部尚书在《劝学篇》中提到你,那是怎么回事?”

  崔燮淡淡一笑:“那是大人的安排,我一个小学生哪里知道。我倒不大想这个,现在要紧的是,咱们的《六才子批评本三国演义》是一卷一卷地印好就出售的好,还是都刻好后成套售卖好?”

  那当然印一本卖一本!他们这些连书带评论都看过的还恨不能立刻拿到成书,再与意见不同者笔战几天呢!

  看着几位才子急

  请收藏:https://m.nmuy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