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等有钱了_七十年代真夫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值不值得。

  没好处的事情谁做。

  两个人默契撇开这件事不再提,郑母很快告辞。

  赵秀云自己也没法去见王梅,还得找方海才行。

  这件事倒不难办,打个招呼就行。

  王梅想过自己会在这里见到谁,却没想到是她,又觉得是意料之中,说:“我爸妈还好吗?”

  这种情况,好又能好到哪里去。

  不过赵秀云还是说:“就是盼着你们夫妻回去。”

  王梅那一亩三分地的关系,到这全用不上,只恨自己还是大意,心想这回是全栽了,往后还不知道要怎么办,说:”那麻烦秀云姐帮我多照顾一点了。“

  赵秀云应是应,也没法寒暄太多,说:“我有个建议,你可以听一听。“

  捐款虽然是花钱,可好处多得很,最好的一点是,捐得够多,妇联当正面形象一宣传,哪个还敢难为。

  那是巴掌往妇联头上打,更别提郑大会他爸是市委二把手,市里谁不给三分颜色,这也是换一个站队,怎么取舍就看王梅的了。

  王梅能把生意做起来,也不是好欺负的,一咬牙说:“五万,以后我每年收益的百分之十,全用来帮助妇女儿童。”

  说真的,这钱她是能舍得的,总比给那些到店里吃拿卡要,打点关系花出去的钱来得值得。

  五万?

  反正赵秀云是没见过这么多钱,按他们家现在这个攒法,得五十年,遑论其他人,

  她是一点不含糊,说:“这期《妇女报》的稿子我亲自写,你等着吧。”

  王梅现在全部希望也放在这,只说:“拜托你了。”

  又说几句别的,赵秀云才马不停蹄去郑家。

  郑母倒不是没见过世面,但这十来年大家都挣死工资,别说万,那真是谁能捐个一块钱都算多的了,况且这个头一开,后头肯定还有人跟上。

  为什么原来乡绅都爱修桥铺路啊?名声是第一要紧。

  她是算惯账的,只知道这回下来,最少一两千个孩子能有学上。

  对她来说就没有比这个更要紧的,一咬牙说:“就这么办,你马上把稿子写出来。”

  不掺和,她也得掺和了。

  拿笔向来是赵秀云的拿手事,赶得及最亲一期出刊,标题就是《女个体户心系失学儿童,倾家荡产献爱心》。

  满大街大家光听说谁成万元户,可没见过真的啊,这回王梅是出大名,对她只能说有利有弊吧。

  连市委领导都很重视,本来个体户的事情,就比较难拿捏,首都发来的文件是“允许个体经济有有限范围内存在”,可这有限又要怎么限,各地的政策都不一样,执行标准不同意,哪怕是市里也是一会松一会驰。

  但不管怎么样,没人会跟钱过不去啊。

  这是条好路子,对心系社会发展的个体户,也可以适当放松一点政策嘛,一时之间,个体户们都嗅到风声,那是钱跟不是钱的往外捐,

  请收藏:https://m.nmuy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