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发什么财_七十年代真夫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多把注意力放在弟弟身上。

  可惜方川那边真的是风平浪静,好一阵一点动静都没有,老老实实就在小饭馆里洗碗。

  李通倒是有点私底下的小买卖,做得不大,很多人家都这样,方海倒没想揪着这个说事,尤其是三月份首都发文鼓励“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政策上又松动些了。

  反正乍一看,实在是再正常不过。

  不过有风起波浪,无风也要扬,好景不长,六月里头,就出事了。

  赵秀云是从学校答辩回家,从马路上看一人,隐隐约约觉得挺像方川的,她视力没有那样好,只当自己看花眼,想想还是跟上去。

  越走近,越觉得自己没看错。

  方川在马路边上抽烟,神情看着特别高兴,不夸张地说,有点咽气前回光返照的意思。

  整个人是容光焕发,跟捡了钱似的。

  古怪,赵秀云左右看看,她没有方海那跟踪人的本事,这么远又听不见什么,索性大大方方过去问说:“方川,你高兴什么?”

  方川先是吓一跳,估计是没料到有人会突然出现,下意识捂紧口袋。

  这是兜里有钱,生怕人来抢的意思啊。

  赵秀云的眼神陡然意味深长起来,说:“发大财了?”

  本来就是试探一句,方川自己脸都僵起来,愣一会才大声反驳说:“你少污蔑人!”

  一看就没做什么好事。

  赵秀云越发狐疑,盯着他落荒而逃的背影,回家还在琢磨,等方海下班跟他说。

  方海奇怪道:“他不是去广州了,怎么这么快就回来。”

  他反正上下夜校方便,总盯着弟弟的梢,听说是去广州也没起疑,毕竟现在多少干个体的人都从那边进货。

  现在也只猜说:“在南边发财了吧。”

  一车货拉回来,甭管是什么,都好卖得很,要是路子更广些,边境走、私进来的东西更是不缺买主。

  要这么说,也是有道理。

  赵秀云只当人运气好,就撂开不提,又说:“我们老师今天谈工作了?”

  大学生包分配,招人的单位都写在一张纸上,按总成绩先后进去选,也不是马上就能定,给一些考虑时间。

  几乎都是沪市的单位,赵秀云本来是倾向于《沪市日报》的,她跟总编有交情,去的话前程应该不错,今天却看到一个新单位,很是心动说:“沪市要办电视台了你知道吗?”

  方海还真没听说,毕竟不是一个系统,问道:“你想去啊?”

  这可是新单位,事情一定多,《沪市日报》几乎是大家的首选了,按理她一定能去的,之前也一直都这么想。

  赵秀云就是有想法,说:“我还得再想想。”

  一份工几乎就是干一辈子的事情,可不得深思熟虑一点,她就是觉得去电视台的话以前没干过,是个大挑战。

  还有几天时间可以犹豫,方海反正也给不出什么好建议,一切看她意思。

  只是夫妻俩过日子,总得有商有量的。

  这就是生活里的小插曲,有的事可不是。

  方芳没几天找到家里来,说:“我有个小姐妹,写信来说前几天看到方川跟几个人在老家转悠,又没见过他回家。”

  什么意思?

  回老家还偷偷摸摸做贼一样吗,其中必有古怪。

  方海沉吟片刻才问说:“几号?”

  “上个月十七。”

  那不就是去广州的时候?

  沪市到老家可不顺路,方海手指在桌上点点,说:“行,这事你不用管了。”

  方芳别的想法没有,就是希望弟弟没闯出连累她四哥的事情来,说完要说的事情就告辞。

  赵秀云百思不得其解,问:“老家有什么?”

  她是想破头,也不知道有什么叫人惦记的。

  方海更不知道,但语气阴恻恻说:“让我知道,我非剥他的皮不可。”

  不过也不能马上把人定罪,毕竟没什么证据,一切都是凭空猜想,只能说方川怎么被恶意揣测都不冤枉,谁叫他前科累累。

  方海很快拿出以前出任务的态度来查,拿方川当犯罪分子,不比之前都只是随意打听,倒是隐隐约约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只是在心里记下,把重点逐渐转移到李通身上。

  请收藏:https://m.nmuy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