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三章 记者的刁难_惊涛拍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七点半,马背乡的面包车就等候在了市电视台的院子里。八点到了,可并不见李梅的身影,再说谁也没有见过李梅啊。

  韩冬与姚艳华有点着急上火。想联系吧,俩个人都没有手机,急死人了。唉,还是再等等。

  八点三十分,才见一位身材高挑,皮肤白皙,非常有气质的女人走出了大楼,女人二十多岁。身后有两个拿着采访器具男子在紧紧跟着。

  她,是李梅吗?

  韩冬与姚艳华不敢怠慢,急步上前。"请问您是李梅同志吗?我是马背乡姚艳华。"姚艳华赶忙介绍。

  那个女人并不理会姚艳华,而是冲向帅气韩冬:"你就是韩冬吧,天底下看来只有你令动淑闲姐了。傻愣干嘛,我就是李梅,走吧。"

  姚艳华被李梅这没头没脑的话弄晕了,难道她对韩冬很了解?不可能吧,刚才看韩冬的表现完全不像啊。

  姚艳华一肚子的疑问。女人往往有第六感觉,她看到在李梅不停地打量着副驾驶的韩冬,那审视的目光看不出是挑剔还是欣赏。

  二个多小时才赶到上花林服务区。司机小刘不敢开快,否则那坑坑洼洼的乡间小路能把记者们的屁股颠簸烂。

  尽管如此,持续的颠簸还是李梅紧皱了双眉。姚艳华暗中叫苦,记者的报道是双刃剑,好与孬就在于她的一念之间。

  站在新修的路况上,到处红旗飘扬,上花林辖区男女老少齐上阵。笑容是真挚的,每一铲都有劲头,都有希望。

  令韩冬与姚艳华惊讶的是,祥嘉县村级道路现场观摩会在上花林服务区召开了。全县所有乡镇的书记乡镇长出席会议,由包玉来做了典型发言。

  县委书记李大航作了总结性发言。指出全县村级道路普遍不好,要想村民致富,就先要把路修起来,每个村都不富余,但全县还有比这上花林再穷的吗?他们能办到的事,我们有些干部为啥办不到?有些干部缺的是一频为民的心。

  李书记朴实的话语,深厚的情感,赢得了现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李梅带领市电视台进行现场录制。会议后采访了包玉来,最后李梅却采访了修路发起人韩冬。

  "听说你是当年优秀的医科大毕业生却选择了弃医从政,

  有人说你从小就有当官的野心,是这样吗?"李梅的问题出手所有人的意料。

  韩冬略显尴尬了,"本来我可以分到省城大医院,也可以留在东山医科大做研究生。但我当时的女友只能分到祥嘉县,我当时以为凭自己的实力完全可以进县医院做一名优秀的外科大夫,但没人要我,别无选择的我只好到了马背乡政府。唉,现在连女友也抛弃了我。在困难的时候,是上花林人民温暖了我。人都是讲回报的,作为党的基层干部就要拿一生献给爱你的人民。你看,这才是我的野心,外加

  请收藏:https://m.nmuy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