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北宋(九十一)_[综]我在故宫装喵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印留存。

  辽国按照先帝与宋帝的“兄弟之约”将幽、涿、顺三州赠送给宋国,同时,以十年宋不减岁币、不增关税为代价,已被宋军实际占领的蓟、檀有条件割让给宋国。

  双方用印后,辽军陆续退出此地区,十一月,宋军刻重刻界碑,宋辽重新划定的界限之时几乎日日都有宋民前去围观,但凡兵士有些许偏差均遭遇引经据典以令其北移,若遇辽军巡逻,彼此间更是常有摩擦。

  于此同时,《檀州之盟》的盟约全文在经过官家首肯之后被印在了报刊之上,几乎全国的各类小报都不约而同得去官府抄录了传下来的文书,并以此为专题,借今思古,也只有在这一刻,这些小报们不管其原本属性为何,忽然都爆发出了优秀的文字功底,或是慷慨激昂,或是催人泪下。把一干主要受众的老少爷们都给看的眼圈红红的不敢出门。

  借由小报的传递渠道,这封盟书的内容立刻辐射开到全国,便是深山乡民也有听闻此道消息,知晓官军打了个大胜仗,还把几百年前丢了的一块地给拿回来了。

  深野之中尚且有不少并不知道如今已经改朝换代的山民听闻此道消息亦是十分好奇,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他们渐渐开始和山下之人进行接触,也紧跟着知晓了按照大宋的规矩,他们这般情况可以当做流民处理而非野人。

  在之前的朝代,山民也好,野人也罢,均是充奴处理,而在宋朝,若是流民可就地入籍当地,居住一年后便可入民籍。

  消息传回立刻引得山民心潮澎湃,渐渐的,有了敢于冲闯的年轻人下了山,等确定政策属实之后,越来越多的山民重归于田,此为意外之喜。

  如今的基层官员大部分都是仁宗在后来提拔上来的,年轻人有冲劲,也多有一股子干劲,见山民下山的越来越多自是喜悦万分,当地人口的数目自然也是算在他的政绩里头,紧跟着他干脆带了一群衙役们上山,也不敢别的,就是将如今的民政政策给不知道藏在哪儿的山民们读上几遍,盼着总有个正好在打猎的山民们听到消息。

  顺便还把政策写出来找了几块石头大树上一贴。

  嘿,别说,效果还挺显著,此后几年重新归入户籍的人口越来越多啦。这些山民为了拿个好户籍能够在山下定居,都是卯足了劲开垦,其勤劳姿态亦是带动了不少当地人,又给当地县官多了一个“教化之功”

  此番连续效应很快被上头注意到,再不敢小看寻常小报的影响力,此后官方甚至还会借用小报的渠道进行消息传递,但同时,官方也决定加强监管。

  令各大小报必须找出主要负责人,去当地登记,将报社的存在转暗为明。

  若不经登记便擅自印发,传播速度超过五十人便算作违令,当地官府必须严查

  请收藏:https://m.nmuy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