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六章 完美如斯!_从大明风华开始的皇帝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位置,绝对算是皇恩浩荡圣眷隆厚了。

  但那又能怎样?

  大儿子一家人,远在千里之外的威远卫。过个节,家里冷冷清清的,人气少了许多。

  好在是,现在不一样了。大好的机会,已经摆在了自己眼前。

  自打刚刚皇帝点名了苏州府还有吉安府这俩地方以后,杨善觉得,一条金光大道,向自己敞开了一道缝。

  因为,区别于朝堂上的绝大多数文臣,杨善有个很大的优势,那便是……

  他的户口所在地,是京师大兴。

  杨善,人家可是地地道道的京师人。

  当年太宗文皇帝还是燕王时,杨善便追随在了永乐大帝身边鞍前马后,身上也算有着从龙之功。

  若非如此,就凭自家逆子犯的那些可以算作是欺君的大事,他杨氏这一门,早特么去见阎王爷了,哪还有现在的好日子。

  当然了,京师户口,如若放在以往,这根本不算什么优势。

  甚至可以说,在朝堂之上,这都称得上是劣势了。

  毕竟,现如今满朝的文臣,上至阁老六部大员,下至小小的言官,除了江南一带的,就要属江西布政司那一片,尤其是吉安府。

  这两地的文臣在朝堂上的比例,早已超过了三分之二。

  人家有同乡,平常有点好事的话,若非自己有着礼部左侍郎的官职在那撑着,怎么轮,也轮不到自己。

  因此,以往的劣势,放到现在这个时候,尤其是在皇帝刚刚点名指姓讲出苏州府和吉安府这俩地方以后……

  纵使满朝文臣有考虑到他考虑的事情,以他们的身份,谁敢在这个时候,站出来为天下更多的士子讲上一句好话。

  要知道,那个写满诸多罪状的小册子,此时此刻,还在臣子们手里传递着呢。

  现如今,满朝的臣子们,能保住自己不受牵连,就已算作万幸的好事了!

  谁特么还有那个闲心,去管别人的死活?

  恰巧,身在礼部且官职还不算低的杨善,便有这份闲心,也有这份能力。

  虽说他的家里也接收了几百亩地的投献,但除此之外,杨善自认自己,在这满朝文武百官当中,他还算是比较清廉的那种官。

  有了这种清晰认知,他岂能不借此良机博上一把大的。

  况且在他看来,皇帝想出来的已是如此完美的新政,岂能因为这一点点瑕疵而饱受文人士子的非议。

  所以说,他方才进言,即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天下士子,更是为了皇帝以及他的新政。

  纵使自己的提议没有得到任何结果,单凭这份进言,也算得上是一个不大不小的人情。

  致仕之前,他别的不图,能让自家大儿子那一家人回来与自己团聚,就算谢天谢地了。

  为此,壮起胆子的他,选择这么个节骨点,冒着被皇帝斥责乃至惩治的绝佳时机,进谏一番发自肺腑的言语。

  “嗯,不错,杨爱卿考虑得倒是很周全……”

  “无碍,朕的新政,普惠恩泽天下万民,岂能落下那些乡试不第的秀才们。”

  “朕知晓,我大明圣朝,不管是秀才、举人亦或是进士,半数以上的,基本都是从平民阶层一步步考出来的。”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年寒窗苦读,刨除为了报效朝廷的可鉴衷心以外,许多人所图的,不过是那一份可以免除赋税徭役的人上人特权。”

  “然,为了大明朝的万世基业,免除这份特权,朕势在必行。”

  “不过考虑到许多士子家中较为清贫,新政当中,朕已决定,天下所有未曾获得一官半职且有功名在身的士子们,每年,皆可领取十两整额的廪饩银。”

  “比这更好的政策,也有,不过目前还未到时候而已。”

  “李复,传下去给他们看看吧。”

  请收藏:https://m.nmuy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