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章 皇帝的野心真不小!_从大明风华开始的皇帝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良哈三卫,这几个反复无常的墙头草,早被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还有先帝打怕了……”

  “依臣所见,待到他们得知我大明此次兴兵五十万之际,定是没有那个胆量与瓦剌部前来应战。只要派遣使者晓以个中利害关系,即便不能使其为我大明所用,也能断了也先联合所有残元旧部寇我大明边境的想法。”

  “如此这般,我们只需按照兵部计划,将这五十万大军分置在宣府和大同两城,便足以轻松应对也先和脱脱不花的六万来袭精骑。”

  “至于陛下提及到的犂庭扫穴,臣却以为此事实为不妥。若是我军大举侵入草原深处,依臣所见,恐怕会引相反的效果,使得草原上的大小部落联合一致对外。一旦将我明军众将士拖在草原腹地,后勤补给未能跟上的话,后果当真是不堪设想啊!”

  言语之人,是兵部侍郎邝埜。

  在反对皇帝大举用兵的这个三人当中,目前他官职最低,也属他对军机大事最为了解,所以由他率先站出来说话,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从他口中将出来的言语,即给皇帝讲明了草原各部族的关系,又提出了此次御驾亲征的最优方案,顺带着还同皇帝分析了犂庭扫穴极有可能发生的可怕结果。

  只不过他这一番言辞,看似四平八稳滴水不漏,却又显得太过笼统了。

  最起码,对于现场的其余五位武勋而言,犂庭扫穴还真不是太难的事情。

  自古以来,文人便是呆在皇帝身边出谋划策治理国家,武将则是跨马征战替皇帝打天下宣扬国威。

  先帝在位的十年期间,除了即位平定汉王叛乱和宣德三年亲征兀良哈三卫的宽河之战以外……

  一直到现在,承平日久了近三十年的时间,基本上是再未遇见过大的战事了。

  大明立国还未有百年,如此长的时间内未有战事,虽说这种局面是人人都喜欢的太平盛世好光景,但对于靠战功晋升的武勋而言,这貌似不是一件多好的事情。

  现在好了,年轻的正统皇帝,很有野心,也很有想法。

  遇到这种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不拼命捞一把军功,岂能对得起宗族还有自己的后人?

  “陛下,少司马此言非虚!”

  “然,此次陛下御驾亲征,我大明军械辎重准备充足,三大营的精兵猛骑不下二十万之数,且个个都是骁勇善战之辈!”

  “只要妥当的运筹帷幄一番,如若能灭了也先和脱脱不花的六万精骑,那犁庭扫穴便再无后顾之忧。”

  “到了那时,臣欲效仿汉时封狼居胥的冠军侯,领三千精骑扫荡大漠,为陛下达成所愿!”

  进言之人,是驸马都尉井源。

  如若以寻常百姓的话来讲,此人便是皇帝的大姑父。

  虽说他的职责仅是在皇帝外出时掌管驾驭副车的马匹,按照后世的说法,应该算是领导的专职司机,但此人那一身跃马挥刀之术,绝非常人能及。

  更重要的是,比起那些仰仗祖荫从未上过战场的‘勋二代’、‘勋三代’而言……

  自幼入学饱读诗书酷爱习武的驸马都尉井源,人家当年跟随太宗文皇帝连番征讨鞑虏,当真是骁勇善战,出奇制胜立下了赫赫战功。

  说此人是一员能征善战的智将,绝对没有一点夸张的成分。

  本来呢,结合兵部拟定的作战计划,井源所思所想皆是要以正统皇帝的安危为重。

  毕竟皇帝太年轻了,年轻到还没有大婚生有子嗣……

  然而当王振这个大太监被皇帝火速果决治罪以后,再次面对这位年轻的正统皇帝时,井源竟从他的身上发现了看到了太宗文皇帝还有先帝的些许影子。

  武人的直觉告诉他,眼前这位刚刚亲政才没多久的年轻皇帝,绝对不像先前传闻的那样殆荒朝政。

  这便让他不由在心中感叹,圣朝自打立国以来,竟是连出了五位圣君。

  有了这种想法,他那颗为国尽忠且又好战的心也随之燃了起来。

  “好!”

  “荒唐!”

  请收藏:https://m.nmuy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