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二章 临别语师生对策 书院中天人分说_截教之火灵门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丘之孙,故而若要学孔儒,则必现拜过先祖画像,以示尊师重道之意。如今孟轲要出门远游,必是以儒家弟子的身份示人,自当好好拜别开启孔儒的先师。

  孟轲整理衣冠,挺直身板,左四右五,微曲下身,向挂着的画像行礼。

  孟轲与孔伋都没有注意到,在孟轲行礼的一瞬间,挂着的画像上孔丘的形象忽然变得生动。一个虚影淡淡地从画像上浮现,双眸黝黑深邃,须发无风自动。左手轻轻一指,一道红光没入孟轲的头顶消失不见。

  孟轲身体微颤,仿佛感应到了什么,但是行礼行到一半,决不能半途而废。等到他完全站起来以后,在向四周寻找那一丝震动的来源,早已毫无头绪。只觉得心中充满了力量,浑身上下暖洋洋的。

  ————————

  鲁国。

  尼山之上。

  这尼山自从出现了孔丘这样的贤人之后,被无数人称为一方宝地。无数求子的夫妇,都不远千里来此参拜,只求能获得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

  按说这尼山也不是什么崇山峻岭,本应被游人探索得毫无秘密才是。只是凡人肉眼凡胎,看不到在尼山顶上悬着一座宝山,形状风景与尼山一般无二。

  这宝山高高在上,凡人的肉眼上不可及,更何况云雾缭绕,更加无法被轻易发现。

  这座山的半山腰,有一座书院,无名无姓,十分的简陋。书院中有一名夫子,正在静室中休养生息。

  这夫子双眼视线朝下,定定地出了神,半晌才收回了目光。

  “昔日你有解脱之恩,今日我还你启蒙之恩,你我两不相欠。日后若有因果,再从头算过。”

  “先生。”夫子回过头一看,正是他的弟子正端端正正地立在一旁。

  “子路,你有什么事吗?”

  “先生。弟子有一事不明。先生曾对弟子们说,我等师生日后将有功于天地,原本应当到那火云洞秘境与人族先贤一样,隐居潜修。只是大劫将至,我等都还在劫中,待了却因果,自然得道。只是弟子还是未曾想明白,先生曾经有言`子不语怪力乱神`,为何如今却要让弟子们信那仙神之说,大劫之言?”

  “子路。学习应当全面而深入,举一反三。对鬼神要敬而远之,信其有,但不为所轻易左右。至于大劫,是天地自身演化的规律,也并非是神仙之人所能创造。儒家弟子敬天法地,大劫之事,又有何不可言之?”

  子路面色郝然。这子路虽然性格鲁直,但有勇有智,尊师重道,只是时常不够细致,需要有人点拨才能恍然大悟。孔丘虽然经常批评他,但内心也十分喜爱他。

  子路临死之前,还不忘先生的教诲:“君子死,冠不免”,最终结缨而死,可悲可叹。

  子路死后,与其他弟子一同真灵显化,与孔丘重新团聚。孔丘带领七十二弟子在这尼山之上静心学习探讨,完善学说。

  ——————

  孟轲得到先生许可之后,向家中老母辞行。孟母虽然疼爱儿子,但也是有见识的人,只是默默地给儿子准备好一应行李,嘱咐他要路上小心,并没有阻拦他。

  孟轲虽然知礼重礼,但毕竟是少年心性,对外面的一切都感到无比的好奇,这一出门,就遇见了许多让他大开眼界的事情!

  请收藏:https://m.nmuy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