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八六章 工业革命(三)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器产业的“对小农经济的冲击、小农经济的反扑”,换为了“棉布生产的发展,与棉花棉纱数量不足”的矛盾。

  由原本的,整个黄淮区、苏北区小农破产,发动起义反抗新时代发展的可能。

  变为了。

  要么继续对外扩张;要么对外扩张到顶之后,新兴资本集团绑架了整个江苏省的人口,要求吃掉国内市场,瓦解国内其余地区的小农经济。

  每让一台铁轮机下乡,就意味着,新兴资本集团又绑架了一户百姓。

  并且,这一户百姓将支持资本改造全国的进程,也就是他们的铁轮机和宽幅布,毁灭原本小农经济的一尺布的过程。

  当然,当江苏省的家庭手工业者们按照资本的意志去改造全国的时候,一旦获胜,也意味着他们自己的灭亡。

  他们毁灭了自己阶级意义上的同盟军,那么将来资本消灭他们的时候,自然也就没人站出来和他们一起作战了。

  而背后调控他们,该什么时候支持对外扩张、该什么时候觉得翅膀硬了要把全国吃掉的力量,是藏在他们背后的垄断了棉纱和长绒棉产业的资本集团。

  或者说,是一条看得见的手,在控制宽幅棉布的产量和去向,决定冲击的方向。

  刘钰说,现在去海外是好的。于是,在对欧走私、对南洋的印度棉布替代、以及英国被大顺的走私逼着出台了更严苛的棉布禁令的背景下,酿造出了惟新三年的印度苏拉特棉纺织萧条,并且这场萧条一直延续到今年。

  看上去,好像铁轮织布机走入家庭,是稳固了小农经济。

  实际上,恰恰相反。

  外表看起来和小农经济很像,男耕女织,但实际上江苏省的小农经济已经被刘钰悄悄瓦解了。

  每个用铁轮纺织棉布的家庭,实际上都是资本的雇工,只是工作场所在家里而不是在工厂而已。

  整个流程,看似自由,实则都是严密的管控下。

  南洋的棉花、苏北的棉花,在南通或者松江府,进行轧花、去籽、搓条等流程。

  然后进入纺纱作坊,纺织成可以织宽幅布的长绒棉纱。

  每个包买商,需要提前预定棉纱,再把这些棉纱分包给在家庭中织布的织工。

  织工织布完成,拿到自己的工资——布他们无权自己处置,只能交给包买商,然后再自己花钱买布。

  包买商拿到布后,印花缴税。

  逃税是很难的,因为上游的棉纱被控制,能织多少布收税部门是心里有数的。原本的棉花和土纱,是无法纺出来这种宽幅布的。

  谷/span布要卖到哪里去,看似自由,实则也并不自由。

  被斩断的运河、盐改之后在关键地方设置的检查站、以及海运和陆运的成本差异,都限制了这些布匹的流通方向。

  那些被卷入了铁轮织布机包买制的家庭,其生产的逻辑,也不再是自己用、

  请收藏:https://m.nmuy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