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一三章 传承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儒,同时也可以反过来读,是说天下这些和民生有关的学问,都算是儒学之共通学问。

  颜元所认为的“士”,或者叫“真儒”,是要【生存一日,当为生民办事一日】的。

  而他所认为的“德”,要靠技艺,要武能威敌、艺足成事、造福生民、建功立业,方可谓之“德”。

  也就还是功利学那一套东西,得做出来事、做出来成绩。

  这也就是朱熹和陈亮之间的争端关键一环,也是让最后两人的争论无法进行下去的关键:

  【老兄视汉高帝唐太宗之所为而察其心,果出于利耶?出于义耶?出于正耶?出于邪耶?若能以其能建立国家,传世久远,便谓其得天理之正,这是以成败论是非】

  陈亮其实也明白朱熹的意思。

  自来,中原都对周边碾压。可两人论战的时候,已经是靖康耻了。

  如果有朝一日,不用儒学的建立了国家、传世久远、武功极盛、甚至可能百姓也暂时坐稳了奴隶,那么是不是就可以说他是得天理之正?是否就要以成败论是非?

  甚至于,功利学发展下去,将来一群用法、道、墨、兵、霸等学问,甚至压根不用儒学的一群人,得了天下,百姓安居乐业,那么对儒学而言,国家和人民过好了,可是儒学道统就完了。

  所以当初朱熹才说,要防陆王心学,但主要是防功利学。

  朱子学可以在蒙元、满清大兴,可以在朝鲜、琉球、日本大兴。

  但真要是功利学这一套东西兴起,儒学或许还在,但地位肯定是要下降的,因为立功、为民、取利、打仗这些东西,别的学派似更擅长。

  如今是大顺,那“顺祖”之所为而察其心,果出于利耶?出于义耶?出于正耶?出于邪耶?

  以成败论是非,在“成”的情况下,自然是很容易被接受的,因为没有后遗症。

  不像朱、陈论战的时候,成,很渺茫;败,倒在眼前。那时候,是万万不能以成败论是非的。

  万一北伐失败,金人得了天下,甚至传世久元,那难道就说他得天理之正?到时候,你陈亮负得起这个责任吗?你这一套事功学,推演下去,不就是说谁强谁正统?如果现在是汉唐,我或许支持你。问题是现在都把杭州做汴州了,我怎么支持你?别辩了,你懂我也懂,到此为止,你再来信我就不回了。

  现在嘛,是万万可以以成败论是非的。

  一片石,或者说荆襄反击的成败,决定了功利学能否复兴。

  大顺李家腆着脸非往李唐身上靠的宣传,决定了道统说会采取哪一种。

  谷/span这也最终导致戴震在那册以食辩喻时变里,隐晦提到的“人之需”,决定了谁才是正学。既然帝王可需,百姓难道就无需吗?

  这已经撬开了解构儒学神圣性的缺口。

  但在此之前,颜李学派的“通儒

  请收藏:https://m.nmuy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