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一七章 死与复仇(十七)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丝绸或草药混合的东西;以及所有印刷的棉布,以及所有在那里涂漆,染色或染色的,应被锁在海关专员指定的仓库中。所以上述任何货物都不应该被使用,在英国,无论是服装还是家具,没收,对拥有或出售其中任何一件的人处以二百英镑的处罚】

  1702年,再度对东方纺织品增税15%。

  1707年,27种东方商品名单出台,关税再加50%。

  1721年,第二次棉布禁止令:

  【为保护和鼓励本王国羊毛和丝绸制造业的法案,在一千七百二十二十二月二十五日之后,禁止于服装,家居用品,家具或其他方面使用和佩戴所有印刷、染色或蜡染的棉布】

  和后世鼓吹的某个发明一出现,立刻使得英国利于不败之地完全不同。

  简单来说,英国真正清醒的人,很清楚,英国产业的发展,是幼稚产业保护主义或现代进口替代工业化的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或者更明确点说,是东印度公司用暴力手段,摧毁了印度的工业。

  这和后来中国的情况很不同,中国手工业是被机器大生产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高效率打败的。

  而印度手工业,是被刺刀、大炮、军队、火枪所摧毁的。

  现在,大顺参与欧洲战争,之前就已经十分严重的棉布走私问题,使得此时的英国,不得不面对一个难题。

  这个难题,并不是简单的理性或者经验的理论问题。

  而是,人的思想,认知,是可以被长期扭曲的。

  中国有句话,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而英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可以用这句话解释的。

  这个问题的根源,就是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之前搬起过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因为,之前因为东印度公司的“进口问题”,导致过一次英国严重的货币不足和贵金属危机。

  当时,英国都在批判东印度公司,说这场危机,是东印度公司的责任。

  而东印度公司的董事,著名的经济学家,托马斯·蒙,用两篇雄文,用他的经济学理论,证明了一件事:

  【贵金属的流失,本身并不是对经济的损害。东印度公司的做法,间接地使经济受益。不仅一些进口商品在再出口时产生了更大的利润(主要是到欧洲大陆做二道贩子),而且航运业的增长和码头工人的就业也大大增加,更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

  【所以,贵金属流失本身,并不是对经济有害的行为。相反,在某种程度上,还是非常有益的。】

  这,是东印度公司存在的“合法性”。

  而且,东印度公司这些年,一直在花大笔的钱,养一群鼓吹手,证明东印度公司给印度和中国送白银的行为,是对经济非常有益的。

  天天讲。

  月月讲。

  年年讲。

  托马斯·蒙的水平到底怎么样呢?

  这么说吧,

  请收藏:https://m.nmuy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