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八一章 最终的闹剧(七)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升为丝绸了。

  原本只能用陶罐的,现在用上瓷器了。

  加上贸易大开、关税取消。

  这个“黄金时代”,不可谓不繁花似锦、烈火烹油。

  当然了,自然也会产生一点“小”问题。

  比如说,靠着《棉布禁止令》、《曼彻斯特法桉》和《商品进口列举法》,而好容易发展起来的曼彻斯特兰开夏的棉布产业萌芽,不到两年,彻底崩溃。

  比如说,靠着对法打压和糖蜜法,以及国内糖税而发展起来的本土酿酒业,半死不活。

  比如说,原本以种甘蔗、榨糖为主的西印度商会,现在直接分裂了。

  一半干贸易,疯狂买办,盛赞好时代。

  另一半靠着糖类苟延残喘,天天哭唧唧。

  毕竟,亚当·斯密说过,英国太他妈的自由了,以至于管理奴隶,往死了用。比起法国的专制,能给奴隶稍微一点“福利”,终究还是不一样。以至于英国的糖类产业,被法国压着打。

  一战打输了,法国人自然是要卖糖的。自由贸易嘛,法国的糖、西班牙的糖,本来就有优势。

  西印度商会这群土地投机的、干殖民地的、干种植园的、卖糖的、种甘蔗的,肯定哭唧唧。

  可一样。

  历史上西印度商会搞《糖税法》的时候,起来抗议的,是英国的手工业者。因为这可能导致“北欧的工业品的倾销”。

  至于说北欧哪来的“工业品”,或者说啥叫“北欧”的工业品。

  以及再琢磨琢磨,瑞典东印度公司、丹麦东印度公司,都是干啥的,以及历史上瑞典东印度公司为啥要烧账本、丹麦东印度公司为啥能在18世纪某几年历史上对华贸易中一些商品进口量远超英国东印度公司,也就不言而喻了。

  是以,原本历史上,西印度商会,毕竟不是组织度更高和有董事会决定权的东印度公司,内部本身就是分开的。

  卖糖、也走私。

  现在卖糖不行了。

  走私因为一战,变成了合法的自由贸易。

  那肯定是直接大干特干。

  短时间看,从护国公时代砸锅卖铁造军舰、搞产业的原始积累,现在全部折现,靠着东西方的白银购买力差距,真的可谓是……中产及以上的黄金时代。

  长时间看,其实也未必就一定是坏事。

  留点种地的。

  留点剪羊毛的。

  留点干搬运码头的。

  留点水手。

  剩下的,通通润北美殖民地。

  英国专门干商业,也不是不行嘛。

  只要,大顺能保证“自由贸易”的国际秩序。

  只要,法国人开着军舰来祸害英国的时候、或者荷兰人又想当马车夫了、或者西班牙收回奴隶专营权的时候,公理,即自由贸易这个公理,能战胜强权。

  亦即,当有人挑战“自由贸易”这个公理的时候,大顺能出兵维护“礼法”,“英国”的日子还是可以的。

  贵族们继续种地、

  请收藏:https://m.nmuy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