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八三章 想干实事的官僚也有不少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一大笔钱来疏通运河、治理河道,每年稍微过一过手,也能分个几万两银子。

  可尧之都、舜之壤,总有那么几个秉持着为生民立命的念头。

  天下,总有这样的“傻子”,而且中华大地也向来不缺这样的“傻子”。

  这些人盼着,彻底治好黄淮,治好这块隔绝南北、处在腹心之处的烂疮。

  谭甄上任之后,就有人抱着“新官上任试一试”的想法,说出了黄河淮河和运河的事。

  上书的人都是历任官员眼中的刺头,奈何真有本事,又不得不用。

  谭甄试行漕米走海,未必是出于解决“先保漕运、后保洪涝,以至治河不能治本”的想法。

  但凡事,论迹不论心。

  是真的想要为生民立命也好,亦或是为了做出政绩升迁也罢,总归是迈出了这么一步。

  他和刘钰没见过面,但却相信这一次海上运米,刘钰那边一定会派出船南下,护送第一批走海运的漕米。

  这种默契,源于他知道刘钰是支持废漕改海一派的。

  今年的第一波漕米就要起运了,可是江淮今年的雨水极大,很可能又会出现水患。在漕米运转之前,他跟着这个治河的官员来到了黄河边上看看,听着治河官员的介绍,问道:“若是将来废漕改海,你们就一定能治好黄河?”

  几个治河的技术官僚都笑了。

  “节度使大人说笑了,黄河,非是大禹复生,否则谁敢说能治得了黄河?我等可没这个本事。”

  “只是,若是能废漕改海,那么治河的第一考虑,就是水旱之患,而不是确保运河通畅。这样,许多现在不能用的手段,便可以用。”

  “不说能治本吧,就算治标,也比现在的手段好用的多。”

  这几个治河的官员不去考虑百万漕工衣食所系,也不去考虑漕运海运的风险,他们与其说是官,不如说是吏。

  他们不考虑政治,也没有太大的大局观和宏观叙事的视角,只考虑自己专业范围内的事。

  他们也不是谦虚,一些人甚至想,就算大禹复生,只怕也没这样的本事治好黄河。

  那时候人少,现在人多,只要改道就会数十万灾民。

  保谁?弃谁?

  人不是树,被淹死了不能再长出来。

  只是,黄河决口几乎是必然的,三年就要来一波小的,几十年就会来一波大的。

  不下决心自己改道治理,就只能等着天灾降临的时候死更多。

  现在就这么为了漕运而拖下去,将来一旦黄河向北决口改回宋前河道,不只是黄河新道要遭殃,日后淮河没有黄河的水,冲不进大海,从淮安到扬州都会危险。

  “节度使大人,本朝治理黄河,是有极大优势的。”

  “前朝朱明的皇陵在凤阳,除了要护漕,还要考虑到护陵。这样一来,难免束手束脚,很多手段不能用,只能在小范围内闪转腾挪。”

  “本

  请收藏:https://m.nmuy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