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一一章 大事成矣(二)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少好处。

  若是见好不收,打得好,法国的经济撑不住;一旦打不好,一旦输给了俄军,法国就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因为,此时的法国,在殖民地上,输的一塌糊涂!

  印度、北美、加勒比,法国谜一样的海军,让英国全面占据优势。

  一旦要是俄军抵达,法国既赢不起,因为没钱;更输不起,只要输一次,不但是欧洲优势没了,殖民地也要不回来了。

  大顺在这里面的操作,是勾结荷兰的摄政派,再度发动政变。然后法国承认荷兰中立,与荷兰停战,从而让荷兰中立这件事,不在英法谈判的范畴之内。

  这样的话,英法还有彼此交换利益的可能:英国还回法国北美的路易斯堡和印度的本地治里;法国承认英国汉诺威选侯的地位,法国放弃对奥属尼德兰的占领,换取意大利方面法西的利益。

  这个顺序,是不能搞错的。

  搞错的话,荷兰中立、废弃英荷同盟条约本身,就成为了英国和法国利益交换的一部分了。

  而这个部分的要价太高,法国也得需要付出别的东西,很可能北美殖民地或者印度就拿不回来了。

  但即便顺序搞对了,也得先暗地里和法国商量:跟你商量商量,我们在荷兰鼓捣政变,你得承认,而且也认可荷兰中立,不再入侵荷兰啊。

  只有法国这边承认了,荷兰那边才好搞政变。

  因为,只要不说出去,荷兰百姓会觉得:是摄政派,拯救了荷兰,避免了荷兰被法国入侵,所以为什么不认可摄政派上台呢?

  相反,若是法国这边没点头,摄政派政变了、法国继续进攻,那战后的大黑锅,就得摄政派来背了。

  故而,整体顺序是:

  法国点头同意,中法达成密约,在荷兰代表不在场的情况下决定荷兰的命运。

  密约达成,大顺支持荷兰摄政派政变,奥兰治派滚蛋,七省共和国宣布中立、废除英荷共同防御条约。

  法国立刻承认荷兰中立,宣布与荷兰停战,荷兰人民欢呼摄政派拯救荷兰。

  英法媾和,媾和谈判中,荷兰不再是双方的筹码。

  法国拿回加拿大和印度,英国护住了汉诺威得到法国的承认。

  荷兰加入武装中立同盟,重组中荷联合的东印度公司,开展走私大业。

  法国带头承认武装中立同盟条约,倒逼英国不得不承认。

  武装中立这四个字的精髓,就在于此:海军弱势的一方必然承认、认可;海军强势的一方也不得不承认、认可。

  因为,人家中立是“武装”、“中立”。

  不给中立的机会,那就只好武装不中立咯。

  这是一环套一环的,顺序错了,问题就大了。

  齐国公对刘钰的计划了如指掌,此时应对起来,自是游刃有余。

  “国王殿下,罗刹国出兵一事,对法兰西来说,并不是好消息啊。”

  “

  请收藏:https://m.nmuy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