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三六章 拆房顶和开窗户(二)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兰治派。

  但他的遗作,却仿佛句句都在讽刺共和派。

  这本书在这个节骨眼上出版,康不怠看完之后,也是颇感佩服,心道奥兰治派里也有高手。

  这本书的内容,康不怠是不甚以为然的。

  但对奥兰治派用此为反击手段、以及在这个时机放出这个大招,是颇以为然的。

  这本书,看上去是用故去的前大议长的名声来支持奥兰治派。

  实际上,却不是。

  因为,现在的情况,在海牙惨案之后,威廉四世已经臭了。

  谁也不敢直接说:执政官殿下做得好!做的妙!不做安安饿殍,以至友邦惊诧,该杀!

  包括奥兰治派,只能避开“支持威廉”这个选项。

  而这本书的意义,就在于把现在团结一致、准备抓住机会搞掉威廉四世的共和派,在威廉四世没下台之下,就先搞内部分裂了。

  正常来说,这种事也正常。比如后来的法国,都是砍完国王脑袋之后,才开始干的。

  但荷兰的共和派内部非常复杂,成分各异,理念不同。

  在集权、分权这个问题上,可以直接一分为二,而且矛盾颇深。

  一部分共和派,是绝对支持集权的。

  并认为,荷兰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完成七省合一的祖国统一、完成国族构建、以集权且高效的政府,在欧洲混乱的局面下生存下来,重现辉煌。荷兰的共和派,有双重任务,既要保卫共和,也要完成国族和国家之构建,且认为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一部分共和派,是绝对反对集权的。

  海牙惨案发生之后,共和派整体上是团结的,为了推翻奥兰治派嘛。

  但这时候出版这本书,就是让本该在威廉四世下台后才爆发的共和派内部矛盾,先爆发出来。

  敌人先乱了,奥兰治派就还有机会。

  敌人不乱,奥兰治派现在的情况,就是毫无机会。

  这本书此时出版的意义,除了分裂共和派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把事,往理上引。

  海牙惨案,是事。

  集权分权,是理。

  事,没法谈。怎么谈,奥兰治那边都理亏。

  所以,避开事,谈空泛的道理,慢慢将海牙的事淡化。

  而且,最妙的,还是因为范思林格兰特是安东尼的引路人,前任,导师。安东尼是范思林格兰特的继承人,这一点,众所周知。

  共和派里的摄政派的领袖,就是安东尼。虽然之前因为刘钰鼓捣的那场政变被赶下台了,但势力还在,威望还在。

  这本书一出,就是在逼着安东尼表态。

  因为,共和派里的分权派,必然会对这本的内容进行狂喷乱骂。安东尼是不能装不知道,也不能在这时候做缩头乌龟的。

  当然,这一点是康不怠的理解。

  他以大顺人的思维来考虑,在大顺,老师被骂,学生不出头,那么即便是骂老师的对手,也会对学生相当的鄙视。

  

  请收藏:https://m.nmuy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