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十三章 实不相瞒,我有一个本子_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民间流传基础,当然就不怎么受欢迎。

  久而久之的,这些戏曲寻常的班子也能唱,但是那些顶级的大家们却是看不上,不愿意屈就这么一般的曲目。

  说白了,长期唱那些经典曲目的人,哪里还看得上低端的曲目?

  唱了就是在丢脸,丢份儿!

  ……

  本来裕王妃问儿子,也就是顺口一问,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期待。

  因为柳铭淇从小就喜欢上树抓鸟、下河捞鱼,对于“文”的一方面,完全没有表现出什么天赋。

  只不过现下儿子正好在场,裕王妃也就问了这么一遭。

  结果她却没想到,柳铭淇还真的是有故事!

  少年看了看一脸忧郁惆怅的老爹,挠了挠头道:“爹,我唱一首歌给你听听。”

  说着,柳铭淇就唱了起来:“山对山来崖对崖,蜜蜂采花深山里来。蜜蜂本为采花死,梁山伯为祝英台。”

  “怎么样?”他问道。

  裕王犹豫了一下,“曲子调子挺好,唱得也中规中矩……”

  接着裕王妃马上就拆穿了:“得了吧,你也别胡乱夸他,就他那嗓子,唱什么都糟蹋曲子。”

  前世柳铭淇的嗓子就一般,这一世嗓子不但不浑厚,还略微显得有些尖锐,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声带薄”,没有任何唱歌的天赋。

  两世都有这个弱点,让曾经有一个德华梦的柳铭淇一脸无奈,“我是让你们听这首歌的内容!内容!听到最后一句了吗?梁山伯和祝英台!”

  “梁山伯和祝英台?”裕王摇了摇头,“他们是谁?”

  “你没有在戏曲里面听过?不是出名的戏曲人物?”柳铭淇欣喜的问道。

  “没有。”裕王还是摇头,“我听了小二十年的戏曲了,从来没有听过这两个人的名字。”

  “那就好了!”

  柳铭淇一拍手,“我现在……嗯,爹,我三天之内给你一个本子,你去给萧大家,她看了本子后,肯定就不会再想隐退了。”

  裕王听了几十年的戏,那些大戏他全部听了两遍以上。

  既然他说没听过,自然就不可能有这两个人在戏台上出现。

  那就再次证明了,两个世界有着很大的不同。

  裕王看着儿子,没有说话,但是“我不相信你”的神情,一览无余。

  如果是一些文坛的巨匠说这话,裕王还能觉得靠谱,可换成了这个除了认字之外,别的都不大懂的儿子,他相信了才是傻子。

  少年也没有多解释,急匆匆的就跑了出去。

  对于老爹这种凡夫俗子,根本没有解释的必要。

  《梁祝》这样的超级经典,如果都不能在古代红火起来,那简直是瞎了全大康朝民众的眼!

  小爷我一出手就是王炸,对于即将引发的超级狂潮,真是连我自己都害怕啊!

  ……

  注:“大家”一称,古代为女子尊称,最初记载于《后汉书·班昭》,“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

  又有唐代赵璘《因话录》卷三:“大家昨夜小不安适,使人往候。”

  窃以为古代用词称呼甚雅,比起今日的“小姐”、“女士”、“夫人”之类,档次似有天壤之别。

  还记得当年第一次看到此称谓,乃是黄易先生对纪嫣然纪大家所用,如今先生早已仙去,徒留感叹万千,惜之念之。

  请收藏:https://m.nmuy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