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七章 胜利在望!【第三更!求全订!求月票!】_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百姓们你种植田地再好,都比不上人家金融行业的动动手指头,但在这个古代,有经验的老农民们,从来都是瑰宝!

  只不过是统治者们很少重视罢了。

  别说是古代,就是现代,不是有那些包了几千亩、上万亩土地种植粮食的粮食大户吗?

  他们给普通工人的钱是一年三万,但是有经验有能力的老农民们,一年能拿十万以上。

  这就是人家在靠本事吃饭!

  所以古代的老农民,一样能如此。

  他们生性还要淳朴一些,拿了这么多钱,当然是拼了命的给你东家干活儿,不可能偷懒。

  少年是农村长大的,但因为一心读书,对于种植的细节并不知道,但他晓得,红薯肯定是冬季之前就收获了的。

  为什么?

  因为每年秋末的时候,乡亲们都会挖窖来储存红薯。

  现在已经是九月份了,顶多再过一个月,红薯也就能收获。

  不过少年现在的心也是痒痒的。

  他问道,“老于,这块地里有没有长大成熟的红薯呀?”

  “有。”

  于征指着一块儿地方道,“那里已经有一大片的红薯成熟了,个子有这么大!”

  他比划出来的大概比黄瓜大一些,却和柳铭淇熟知的那种烤红薯要小太多了。

  或者是农民伯伯多年精心耕种育种之后,所以后世才越长越好了?

  少年心中这么猜测道。

  “嗯,你给我摘两个过来,待会儿混在烧火的柴灶草木灰里面闷一个时辰,然后拿来给我吃。”少年有些迫不及待的下令道。

  “是!”

  于征没有多问,赶紧叫旁边的人去采摘。

  “其余的几块地涨势也非常好。”柳铭淇往旁边走,于征也跟着汇报道:“老农民们估算了一下,大概一亩地能收获五六百斤以上,这可是非常高的产量了。”

  “呵呵。”

  柳铭淇不屑和他争论。

  但于征还是听出了自家小主人的不屑意味。

  他心里有些奇怪,以为小主人是怀疑能不能产量达到五六百斤。

  毕竟现在这个时代,产量最高的水稻在江南膏肥之地是亩产三百八十斤左右,两湖地区的鱼米之乡,差不多也能达到这个数目。

  这就是最高了。

  寻常地方比如甘肃、贵州、西康等地,亩产量不会超过两百五十斤。

  小麦的产量还要减少三分之一,因为小麦种植不易,外加北方一年就种一季的小麦,比不上南方的浙江、两湖、广东等地种植两季的水稻。

  正因为这些地方是水稻要收获两季,所以朝廷的税赋才是一年分为夏赋和秋赋。

  倘若红薯这种可以吃的东西,一年下来能有个五六百斤的收成,绝对是一个非常大的收获。

  难怪小主人不相信了,如果不是自己一天到晚的守在这里,和老农民们仔细的揣摩和探讨查看,也不会相信红薯能有这么大的产量。

  等到收获的时候,再请

  请收藏:https://m.nmuy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