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九章 刘仁怀进京_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先是京里的大佬们没有给他腾出位置来。

  四位丞相里面,钟昶和马浩秋正是经验最丰富,最有能力处理手头事务的人。

  葛松道就不用说了,去年刚刚才顶替犯事儿的南宫忌入阁,未来十年都不可能挪位置。

  年龄最大的正丞相曹仪,本来其实也可以退的,可这几年大康处于多事之秋,没有把朝廷打理好之前,曹仪不可能走人。

  不然落下这么一个大的烂摊子,谁担负这个责任?

  当然也不是不可以增加一个丞相,毕竟当今皇上的爷爷当政那时,最多时一共有七个丞相,现在加了刘仁怀一个,都才只有五个而已。

  但这么做起来,总觉得让人有点尴尬。

  依照刘仁怀的能力、威望和资历,只要他一入京,就应该是名正言顺的直接升任阁老,成为副相,而不是莫名其妙的多增加一个。

  要增加,也是别人增加才对。

  不然你岂不是侮辱了人家天下第一总督刘仁怀?

  但是呢,事情不能只从一个方面来看。

  现在绝对不是刘仁怀入京的最好时机,但如果你看到了皇帝的处境,以及他想要做的事情,就能明白一些缘由了。

  皇帝想要立太子,但朝廷大臣们坚决不同意,所有的丞相、大学士、尚书、将军们都反对。

  这就有点尴尬。

  景和帝自己肯定不可能和大臣们对着干,那会极大的损害皇家和朝廷的声誉。

  况且他又不是那种硬刚到底的人。

  所以在看到大家都不赞同的情况下,皇帝就像要找援军。

  找谁呢?

  这个天下,有谁最合适呢?

  其实有两个人。

  一个叫苗炎,另一个叫刘仁怀。

  苗炎是帝京府府尹转任漕运总督的,自身又是法家重臣,无论是威望还是资历,在天下都是数得上号的。

  谷/span否则皇帝也不会把整顿漕运的重任交给他。

  如果是苗炎回来,跟皇帝一条心,那么皇帝无疑会多很大一股助力。

  至少在京城里面来说,长年担任帝京府府尹的苗炎,有着崇高的声望,他能带动许多人的倾向。

  可问题在于,苗炎本身就是坚决反对景和帝提前立太子的,他甚至早就上了一份奏折,叱责景和帝不讲规矩、随心所欲、“实乃庸君之像”。

  好吧。

  这样的刺头,景和帝根本不敢招惹。

  所以景和帝能找的援军,只剩下了刘仁怀了。

  说起刘仁怀和景和帝的关系,远远没有什么君臣之间那么简单。

  景和帝就位的前一年,先帝就进行了一次科考,那一次的科考状元叫做钟昶,也就是现在的那一位副相。

  然后景和帝即位的第一年,按照惯例,皇帝第一年登基,会有一个“恩科”。

  就是加一场科举考试。

  而景和一年恩科考试的状元郎,他当年只有十五岁,名字就叫做刘仁怀。

  看看吧!

  刘仁怀就是天子门生,

  请收藏:https://m.nmuy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