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猪鬃-战略物质_爱国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美国市场也是“鬃荒”告急。1939年,美国政府传令美国驻华大使馆,向中国政府正式提出要求,把重庆出口的猪鬃全部运美,中国政府表示同意。但当时,苏联、美国、英国三国都急需中国猪鬃。为此,美、英、苏三国还在华盛顿成立机构,负责协商如何向中国取得猪鬃、如何分配。当时美国政府还曾派一位特使到重庆,表示猪鬃出口事关战争胜负,要求中国政府保证供应。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由于军需,美国政府把猪鬃连同鸭毛列入A类战略物资,与军火等同,并颁布“M51号猪鬃限制法令”,规定三英寸以上的长鬃,全部供应海陆空三军所需,严格限制民需消费。民间(主要是油漆业)只能使用混合毛刷(其中猪鬃用料限55%),制造混合毛刷也须经政府批准,发给证明。从此,美国制刷厂的产量就大大缩减,许多制刷厂甚至用旧刷和被油漆胶着的干刷加工后的猪鬃作原料。

  美国为此让中国航空公司开辟了中印航线(也就是驼峰航线),可以使用美国飞机,把驻华美军的军需,从印度的加尔各答空运到昆明或宜宾,然后又利用回航的飞机运输猪鬃回国,猪鬃由陈纳德的第十四航空队(即飞虎队)负责运输。这条航线要飞越海拔一万五千多英尺的喜马拉雅驼峰,其高度要比当时飞机通常飞行的高一倍,而且往往会碰到狂暴的气流,使飞机破裂,常常有百分之四五的飞机会出毛病。美国几乎是不惜用航空员的生命来换取中国的猪鬃。

  日本作为交战国的另一方,对猪鬃也是极力搜罗。它在中国沦陷区建立了天津、徐州、上海、汉口、广州五大走私点,一方面在上海、香港的金融市场套取中国法币外汇基金;另一方面,大肆向中国的大后方倾销和走私日货,以货换取战地输出品,如茶、丝、猪鬃、植物油及牛羊皮等。

  猪鬃是中国政府当时抵偿苏联和英美等国援华货款或货物的重要物资。那时中国急需大量的军火,外汇又紧缺,只好用自己的传统出口物资如钨、锑、锡、丝、茶、桐油、羊毛、猪鬃等作价偿还,史称“易货偿债”。自德国与中国国民政府签订了一亿金马克的信用借款合同后,1938年至1944年7年中,苏联、美国、英国先后与中国签订12种货款协议,三国借款总数达11亿美元。借最多的是美国,占了56%,苏联占第二位占23%,英国占21%。如此巨额借款,均靠出口债权国指定的物品偿还,猪鬃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猪鬃在完成外销任务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1937年至1945年的9年间,中国出口猪鬃外汇收入达

  请收藏:https://m.nmuy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