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8章 做人不应该这样_重燃回首已三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例。

  甚至同一理论下,都可以根据各人对所观察到的经济活动的理解不同,又诞生N个分支。

  比如科斯创立的现代产权理论,就随着产权理论的研究者的不同理解,被划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学派。

  三个学派犹如五岳剑派一般“同气连枝”,每隔一段时间,便会论剑一次,很是和谐。

  这也让这几人看清了经济学应用的实质。

  那就是,经济学只是事后的强行解释而已。

  经济学家预测对了房价了吗?

  几乎没有。

  经济学家预测对了金融危机了吗?

  几乎没有。

  经济学家的话你相信吗?

  几乎不相信。

  为什么说是几乎?

  因为有概率存在的因素,死猫烂耗子的事情总会有发生。

  科技革命跟经济学家有关系吗?

  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互联网的兴起跟经济学家有关系吗?

  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如果说推动这个世界进步的是一群企业家和科技创新者,他们当中有哪几个受益于经济学家?

  完全没有。

  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在做决策的时候听过经济学家的话,那就是北极熊。

  于是北极熊成了大毛。

  章唯赢没有特意去看吴楚之,他准备用自己的理论来获得吴楚之的好感。

  因为,只有他明白,吴楚之的这篇文章其实是一片学以致用的先导性文章。

  这篇文章的核心点,根本不是研究经济的驱动方式,而是在探究一个问题。

  创造需求,到底是不是一个伪命题。

  有一个说法是这样的:优秀公司与伟大公司之间的区别在哪里

  答曰:前者满足需求,而后者是创造需求

  这个结论也得到了无数人的肯定。

  苹果、谷歌等巨头也纷纷被人奉为以“创造需求”为主导的典范。

  于是,“创造需求”这件事,成为无数行业从业者口口相传的神话。

  但当我们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创造需求”无论在理论或者实践中,逻辑上都是有问题的,起码是不严谨的。

  需求只能是被激发或唤醒,因为它总是原本就根植在你心底的某一处。

  而任何产品的研发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或潜在需求)。

  既然“需求被满足”这句话的对象说的是人,当以人的角度出发去思考产品,而不是基于既有品类的角度去思考产品,所谓的创造需求的理论,只不过是在现有需求的基础上拔高到了一个更高的维度。

  也许这样说会很难懂,什么意思呢?

  下面我们来说人话。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创造需求”的经典产品案例。

  小日子还不错的索泥公司,发明了一系列划时代的产品,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产品研发上“创造需求”的代名词。

  而随身听(Walkman)的发明过程是这样的:

  一天,公司的市场部经理井深抱着一台索泥公司生产的便携式立体

  请收藏:https://m.nmuy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