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七八章 身份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边了。

  想到这,刘钰也感觉到一身轻松,竟是主动端起来了酒杯。

  众人连忙惶恐起身,各自将酒杯端起,刘钰笑了笑,微微一敬,一饮而尽后,却没有说类似于预祝成功之类的话。

  而是说道:“这年息和回报率,终究还是高了些。年息回报率高了,贷款利息就不会低。我是盼着你们发财的,但也希望有朝一日,这放贷的利息也能低下来。诸君,努力。”

  他这么一说,虽碍着官身和面子,众人不得不一起举杯,可心里还是有些不痛快的。

  放贷的利率降低,意味着很多行业的回报率就没那么高了。否则的话,就像是今日的西洋贸易公司一般,给出12%的年息,那放贷的利率若是只有5%,放贷的为何要放贷,而不是投资呢?

  最后这话,倒像是咒他们将来不要赚太多钱一般。

  一众商人无奈,只好一起道:“共勉、共勉……”

  待宴会一结束,为首的几个商人便都聚在了林允文的住处,刚才人多且是公开场合,有些话不好说。

  私下里要说的话,可就多了。

  这西洋南洋贸易,对他们来说,可是天大的事。

  林允文在这些豪商之中,亦算是传奇人物,众人皆认为他就是“抱对了大腿”的典型。

  虽然这也不是什么好话,可大部分豪商对他都是羡慕嫉妒,却无什么诋毁。大顺这环境,抱大腿不丢人,那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事。前朝拜阉人当干爹,那且尚且觉得光耀门楣呢。

  林允文从当初一个做生意破产的家族出身,到给刘钰做了日语西席,再逐渐成为了对日贸易公司的股东,如今也是身家巨富。

  既有田产,也资助新学义学,还捐了五百亩地给新学义学做经费。如今又承办了一些纺织作坊,早不是当初家族破产的模样。

  只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再附庸风雅给自己起个表字、来个字号。

  前几年出了一件事,也算是给松江府的这些豪商们敲了敲警钟。

  有豪商又出钱搞义学、又捐款,最终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入“乡贤祠”。

  这乡贤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代。北海相孔融,曾经为著名孝子甄士然立祠,以此为始,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乡贤祠。

  这算是一种荣誉称号,和牌坊之类的差不多。

  需要当地士绅圈子里推举,再由当地官员提名,相当光彩的一件事。

  但这个圈子,都是被士绅垄断的小圈子。士农工商,商人最贱,虽然有钱,但根本不是“士”这个圈子里的人。

  前几年松江府那个搞义学、捐善款的商人,傻呵呵的,有了钱,居然还想要脱离低级趣味,搞点精神追求,居然想着自己也入乡贤祠。

  结果这一搞高级点的精神追求,就搞出事了。当地读书人圈子的士绅阶层,联名举报,说他一个商人,不就有几

  请收藏:https://m.nmuy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